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任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4)

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规划《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为什么要提出新发展格局?

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有的国家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

第二,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所以规划《建议》中提出,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当然,新发展格局强调的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我们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搞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因为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所以我们要正确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它既不是我们国内经济的单循环,也不是地方的自我小循环。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也有利于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理解:第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第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第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等等。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张一博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