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山”理念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一)北京市践行“两山”理念的举措与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首善标准,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美丽北京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批示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最能体现“两山”理念的可以说是2020年8月30日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的回信——“60年前,你们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60年来,你们为了保护水库,关工厂、关矿山,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得知你们发挥好山好水的优势,日子越过越红火,我感到很高兴。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地位十分重要。我一直惦念着密云水库。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守护密云水库的绿水青山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密云水库蕴含的巨大价值,为乡亲们发挥生态优势、改善生活水平感到高兴,也对进一步提升“两山”成效寄予厚望。
北京市积极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2017年提出构建首都生态涵养区发展战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明确了“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市域空间格局,其中“一区”即为生态涵养区。生态涵养区土地面积占全市面积的68%,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绿水青山,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城市的“大氧吧”和“后花园”,也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示范区。
为推动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北京先后出台《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关于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坚定不移地将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涵养区的首要任务,推动生态环境多要素系统性保护修复,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水平,在此基础上着力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增强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 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为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明方向。
(二)北京市践行“两山”理念的典型案例
延庆区是北京市第一个获批创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区,也是全市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的地区。延庆不仅有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和美丽的妫水河,还成功举办了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作为首都西北生态屏障,延庆区多年来砥砺深耕,以“两山”理念为引领,将生态保护融入发展脉络,走出了一条“绿富同兴”的实践之路,实现了“用生态赢得主动、用生态赢得优势、用生态赢得未来”的目标。
丰台区是北京市首个开展“两山”实践基地创建的非生态涵养区,以天清地清、山清水清、人清政清的“六清”为理念,以森林绕城、绿道连城、碧水穿城、湿地润城、公园遍城、农田留城、花果香城、生物汇城、景观靓城的“绿城九法”为路径,启动“三道工程”具体落实“绿城九法”,依托路道、河道、铁道沿线空间,进行绿化整治提升,打造景色优美、环境宜人的“绿道、碧道、秀道”。强化生态廊道互联互通,既为“让通州的兔子能一路跑到延庆去”建设更多更宽广的迁徙通道,也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多栖息空间,奋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丰台建设。
2025年5月,北京市发布16个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涉及10个行政区,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总面积2.3万余公顷,全面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类自然资源要素。其中,“房山区史家营乡曹家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价值实现”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构建城市‘绿心’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个案例入选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曹家坊矿区结束当地千年煤炭开采史,修复面积2300多亩,昔日的废弃矿山已转变为“绿水青山蓝天、京西花上人间”的百瑞谷景区,形成了旅游、文化、餐饮、民宿、绿化等产业,带动了“生态+旅游(民宿)”、“生态+文化”等多种业态共同发展,实现了黑色产业“退场”、绿色产业“接棒”的转型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两山”理念,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三)北京市“两山”实践的主要经验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不断筑牢美丽北京的绿色底色
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首都发展,建成全域森林城市和“千园之城”,将全市约75%的国土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编制花园城市专项规划,构建“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物多样性共生网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2.坚持一核多元和合共治的基本路径,不断完善美丽北京的治理体系
北京市委主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同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落实“两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首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3.坚持全域城乡和美共富的根本目的,不断增进美丽北京的生态福祉
北京市秉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积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不断推动首都生态“含绿量”转化成发展“含金量”,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价值”协同并进,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