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自由裁量基准是近年来我国行政法学界和行政法治实践关注的热点,其在理论和实践中似乎都已趋于成熟。然而,这一命题存在重大理论误区和实践困惑:作为基准的规则将裁量行为变为羁束行为,将外部行为内部化,将行政个案处置抽象化,将行政权利变为行政义务。...[详细] 时间:2013-11-16 20:50 查看:81次标签:关保英行政法治实践行政自由裁量
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解释,总体上可以分别按照正犯、共犯区分制(又称为“二元的犯罪参与体系”,以下简称“区分制”)和单一正犯概念(又称为“单一正犯体系”)两种...[详细] 时间:2013-11-16 13:06 查看:94次标签:周光权教唆未遂共犯刑法客观主义
通过法律本身的“秘密”及其行业性质,包括各类普通人“旁观式”法律态度的细致描绘,卡夫卡“法制文学”提示了另类“法律历史主义”的概念,即社会基本有序时,完善法律运作最好通过职业内部化的协调,而非社会外部化的干预,其中“经济学”的价格调整为重要概念,应尽量避免“政...[详细] 时间:2013-11-16 13:04 查看:175次标签:刘星法律态度
法人名誉权、信用权、商号权、商事人格权的立法模式亦不能很好地保护商誉权,只有将商誉权规定为一种人格权,才能更好地实现商誉权的保护。若商誉权在人格权法中缺失,不仅有害于商誉权的保护,而且影响到未来民法典中人格权法的独立成编,也影响到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实现。...[详细] 时间:2013-11-15 09:37 查看:93次标签:许中缘人格权法商誉权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决定行政法的存在价值与发展方向的根本问题,也是行政法学体系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行政法理论基础的首要任务是研究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基本关系,就此问题,上世纪我国行政法学界曾出现过“管理论”、“控权论”、“平衡论”、“服务论”、“公共利益本位论”、“...[详细] 时间:2013-11-15 09:37 查看:82次标签:杨海坤平衡论政府法治论
宪法或者基本法是各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最高位阶法规范。从若干国家宪法关于司法公开的具体规定来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知。综上,各国宪法对司法公开的不同规定必然影响到司法公开的立法规定和具体实践的不同,此乃客观现实。...[详细] 时间:2013-11-14 13:53 查看:102次标签:司法公开宪法
对于承担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职责的法院来说,发生一起腐败案件就已经“超标”了。通过各项措施的综合运用,我们才会收获一个清廉、公正、独立、公信的司法制度。 ...[详细] 时间:2013-11-14 09:39 查看:70次标签:蒋惠岭廉洁司法路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国家出资企业中职务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国家出资企业的界定和国家出资企业中国家工作人员的认定作出解释。...[详细] 时间:2013-11-13 12:51 查看:32次标签:薛建颖国家出资企业受贿主体
深刻认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政治、经济、法治和人文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创新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惩防腐败体系的健全完善,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 ...[详细] 时间:2013-11-13 12:51 查看:74次标签:陈正云职务犯罪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社会现象,语言与法律自产生时起就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语言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交际工具,法律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详细] 时间:2013-11-12 14:13 查看:129次标签:王松苗法律语言法治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各行业各领域规则也相对完善,但由于规则意识缺失,“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问题仍然突出。...[详细] 时间:2013-11-12 14:08 查看:104次标签:郑重规则意识法治建设
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详细] 时间:2013-11-12 14:07 查看:107次标签:易卫中黄素梅依法行政
在民事法律中,诚信是用来描述当事人行为方式的一个副词,凡此等行为达到了不仅利己,而且不害人甚至惠人境界的,可称之为诚信行为。善意是用来描述当事人内心状态的一个形容词,行为人对某一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不知或发生错误,依据此等不知或错误实施了损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人,...[详细] 时间:2013-11-12 09:43 查看:63次标签:徐国栋诚信善意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在一个新的层面,正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主要问题与民生促进焦点的考量。...[详细] 时间:2013-11-12 09:42 查看:135次标签:杜文骄法治生态文明
修改后刑诉法第53条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排除合疑的概念,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是什么,适用条件是什...[详细] 时间:2013-11-11 09:38 查看:114次标签:顾永忠排除合理怀疑定罪证明标准
从改革的趋势来看,确保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将有更为具体的改革对案,劳动教养制度、涉法涉诉信访等都将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法官制度、检察官制度也都有相应的改革,等等。可以充满信心地认为,司法改革即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详细] 时间:2013-11-11 09:37 查看:155次标签:陈卫东改革开放法治
随着法治的进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和人权观念、程序意识、公平正义的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得到落实,严格、规范、文明、理性执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详细] 时间:2013-11-08 13:06 查看:20次标签:李乐平刑事错案诉讼阶段
职务犯罪案件审讯工作中,只有审讯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同时又切实了解犯罪嫌疑人心理表现,才能有效深挖犯罪,突破案件。...[详细] 时间:2013-11-08 09:55 查看:35次标签:孙健职务犯罪审讯工作
劳动教养的强制性质不足以表达教育的真谛;短期隔离式保安处分也未能实现预防再犯的目的;由公安机关聆询程序改为司法控制,确实有可能大幅减少被处分对象的数量,但这却引出了有无改制和立法必要的重大议题。改写历史的另一手法是:将收容教养、强制医疗、强制戒毒各自归属刑法、...[详细] 时间:2013-11-08 09:55 查看:67次标签:劳动教养制度教养处分保安处分司法控制
法律的产生、发展、目的、功能正是法哲学所要涉及的重要问题。 ...[详细] 时间:2013-11-08 09:54 查看:31次标签:郑智航法律法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