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详细] 时间:2014-10-17 09:10 查看:453次 标签:习近平文艺提醒负面现象
要将个体意识转化为良好行为,必须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强化,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相互促进,最终养成行为习惯。因此,要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实践教育活动、大力抓好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大力普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详细] 时间:2014-10-16 14:56 查看:1661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路径
文化耐力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是一种在激烈的文化竞争和博弈中不抛弃不放弃,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继承弘扬和发展创新自身文化的坚强毅力。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保持与发扬、发展与创新,都是以这个民族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耐力为前提的。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详细] 时间:2014-10-16 09:58 查看:1451次 标签:定力耐力文化自信
弘扬“五老”精神,贵在内化于心,知行结合。内化于心,就要始终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把关爱后代作为实现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崇高夙愿的最佳选择;就要牢固树立“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理念,始终把关爱后代看作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看作是关系中国特...[详细] 时间:2014-10-16 09:56 查看:903次 标签:“五老”精神内涵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那么,什么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呢?现阶段这种文化软实力的根基,就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 时间:2014-10-16 09:44 查看:947次 标签:文艺作用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
“接地气儿”作品耐看,就是因为它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原因正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评价——“使坦桑尼亚观众了解到中国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详细] 时间:2014-10-16 09:42 查看:403次 标签:抒情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说:“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中国道路源自以史为鉴的道路进步,中国模式来自立足本土的模式 发展,中国...[详细] 时间:2014-10-15 14:24 查看:706次 标签:文化习近平重要讲话以史为鉴国家治理体系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详细] 时间:2014-10-14 13:51 查看:784次 标签:中国梦中国精神
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更为泛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表示,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突出地表现为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并以各种方式歪曲和诋毁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详细] 时间:2014-10-14 13:05 查看:1411次 标签:历史虚无主义本质发展规律改革开放历史
儒学是讲爱心的文化,从“亲亲”到“泛爱众而亲仁”。儒学中探讨“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简称“天人之学”,最高人生境界则是“天人合一”。这是中华古代农耕文化的折射,也包含有关注生态文明的因子。...[详细] 时间:2014-10-14 09:54 查看:787次 标签:儒学孔子诞辰习近平讲话中华文化
孔汉思坚持他提出的“四项不可取消的规则”:坚持一种非暴力与尊重生命的文化;坚持一种团结的文化和一种公平的经济秩序;坚持一种宽容的文化和一种诚信的生活;坚持一种男女之间权利平等与伙伴关系的文化。...[详细] 时间:2014-10-14 09:50 查看:678次 标签:文明文化“多元化”伦理道德人的价值
史学是用儒家的观点写历史、评价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大史学家包括左丘明、司马迁、司马光等等,都是大儒。儒家是用道理说话,而史学则是用事实证明——就像写一篇议论文,一个是论点,一个是论据;一个是以理言之,一个是以事实言之,文史、经史之间相互补充、印证。...[详细] 时间:2014-10-14 09:39 查看:610次 标签:经典智慧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
中国文化是一种“义利双行”(陈亮语)的文化,它把“利”置于“义”的调节控制之下,用“义”来规范“利”,主张以义求利、以道求功,既讲“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制民之产”(孟子语),又讲“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董仲舒语),要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详细] 时间:2014-10-13 13:39 查看:1529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本主义价值观
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历史上曾长期居于世界强盛地位,却从未称霸,而是近睦远交,协和万邦,主张四海一家,共同发展。中华民族血液中缺少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文化基因,绝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逻辑。不论从文化传统看,还是从现实作为看,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详细] 时间:2014-10-13 13:24 查看:568次 标签:文化传统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中央把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予以强调,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反响,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巩固和发展这一良好势头,必须以钉钉子精神贯彻落实好“两创”方针,着力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详细] 时间:2014-10-10 09:45 查看:1162次 标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重要讲话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体制机制来保障。...[详细] 时间:2014-10-09 14:40 查看:1011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矛盾与问题,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意义。新的时代,应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详细] 时间:2014-10-08 09:27 查看:594次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不可顾此失彼。所以,中国的汉字结构精微严谨、意义韵味无穷,读音美妙绝伦、听写起来艺术感强,确实应该好好学习和掌...[详细] 时间:2014-10-07 20:15 查看:354次 标签:必修课汉字听写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吸收了人类...[详细] 时间:2014-10-07 20:15 查看:541次 标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的文化思想不仅契合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感召,还作为一种现代文化价值观,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精神基础。其文化思想是开放的,海纳百川,有着平远的文化视野,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探索现代化的实践和借鉴西...[详细] 时间:2014-10-06 21:55 查看:979次 标签:意涵习近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