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本期报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详细] 时间:2023-10-18 14:33 查看:11938次 标签:储朝晖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人才强国文化强国
当前,在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完成从脱贫到振兴的对接,成为当前全社会共同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期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利慧教授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解读了北京高碑店是如何通过社区...[详细] 时间:2023-10-18 13:28 查看:1722次 标签:杨利慧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社区治理传统文化
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的基本格局逐步形成,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显著增强。本期报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红玉从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实践探索和成就两个方面,对“深化全国文化...[详细] 时间:2023-10-12 11:41 查看:1157次 标签:陈红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软实力文化中心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本期报告,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规划发展处处长吴锡俊指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详细] 时间:2023-10-09 16:44 查看:2039次 标签:吴锡俊文化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本期报告,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红玉...[详细] 时间:2023-10-08 13:52 查看:1668次 标签:陈红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文化软实力文化中心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本期报告,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韶蓉选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七句经典诗词,解读典故的背景和内涵,从中...[详细] 时间:2023-09-28 09:00 查看:21948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3000多千米,开凿于春秋时期,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开凿运用,最终形成了连接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经济、交通大动脉,并哺育了沿岸城市,促进了城市发展。特别是北京的建立与发展也与大运河密切相关,故宫这种举天...[详细] 时间:2023-09-25 14:02 查看:1988次 标签:单霁翔大运河北京故宫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作为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文化与历史。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常委张志勇立足北京中轴线保护宣传工作,介绍了北京中轴线的艺术创作过程,展示了其成果,并讲述了北...[详细] 时间:2023-09-15 09:56 查看:1826次 标签:张志勇北京中轴线中轴线申遗保护北京老城保护
2022年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其中谈到,“古人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详细] 时间:2023-09-14 11:28 查看:1030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2022年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谈到:“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财富的创造和分配是各国都面对的重大问题。一些西方国家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同时长期存在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有...[详细] 时间:2023-09-07 14:01 查看:972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在三大文化带中,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一个具有多重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属性的带状空间单元,覆盖了从史前至当代漫长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区众多,文物保护单位级别高,是北京的文明之源、历史之根、文化之魂。北京市政协教卫体和文化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舒小峰用丰富的史料和...[详细] 时间:2023-09-06 15:34 查看:1598次 标签:舒小峰首都文化建设三个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2022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义之所在,天下赴之’。我们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详细] 时间:2023-08-31 16:36 查看:1263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北京市通州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历为京东交通要道,漕运、仓储重地,享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既随着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而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发展得愈来愈好。本期报告,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程行利通过讲述在通州的工作生活经历,分享...[详细] 时间:2023-08-29 13:58 查看:1727次 标签:程行利通州大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1年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这两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意思是说,从适宜、正当的方面考虑揆度事情就一定有所得,依靠、凭借百姓做事就一定能...[详细] 时间:2023-08-24 13:45 查看:1029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长城历经两千余年的修建,像一条巨龙跨越崇山峻岭、江河湖海,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本期报告,中国长城博物馆党组书记、馆长孙建华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详细] 时间:2023-08-24 13:30 查看:2268次 标签:孙建华长城长城文化长城故事长城精神
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工作会议上引用这段话,特别强调了人大工作要顺应民意,很好地体现...[详细] 时间:2023-08-17 13:24 查看:1041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利用是长城文化的主题,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在持续不断地保护和文旅开发中,重现长城的磅礴沧桑之美。本期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张宝秀从长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北京长城的历史演...[详细] 时间:2023-08-17 11:17 查看:2230次 标签:张宝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城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2021年10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中国古人说:‘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推动发展、安居乐业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在世界政治局势持续动荡,气候、地质、疫病等灾害风险持续叠加的...[详细] 时间:2023-08-09 10:46 查看:906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若烟海、博大精深,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详细] 时间:2023-08-03 15:49 查看:18516次 标签:庄则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文化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本期报告,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韶蓉选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七句经典诗词,解读典故的背景和内涵,从中...[详细] 时间:2023-08-03 09:41 查看:1020次 标签:杨韶蓉跟着习主席学国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诗词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