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政策聚焦人才 给青年更大舞台(2)

创新政策聚焦人才 给青年更大舞台(2)

制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吸引政策

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演变为人才竞争,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竞争,各国为吸引高端人才展开了多种多样的人才争夺战。发达国家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移民人才提供比其祖国更好的薪酬待遇、更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从世界各地吸引精英人才。

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度,我国也组织实施了多项重大人才工程或计划,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工作仍将是“十二五”时期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除原有人才计划外,还将启动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设立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旨在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从我国人才吸引现状看,一些引进人才名不副实,虚假引进、利用引进人才计划为本单位“贴金”和套取国家财政资助现象屡见不鲜。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相对等的经济竞争条件,通过薪酬或科研经费力度难以形成对顶尖级人才的吸引力,拼财力不应成为我国人才吸引政策的重要内容,而应侧重于为其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制度环境,同时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期望目标,给予对应的条件。

人才成长有其规律,人才体系建设也有规律,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需要符合人才体系建设规律。通过简单的行政干预,以临时性的措施和政策对少数人提供过度优惠,干扰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将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政府的职能不是亲自选定哪些人是千里马,而应更多地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工作和创业环境,这也是发达国家吸引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原因,值得我们在制定人才政策的理念上借鉴。

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催化和激发新一代创新者是许多国家人才政策的重要内容,如德国马普学会自1969年起采用“独立青年科学家小组”方式,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力图在传统体制外开辟有利于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日本理化所也有青年科学家培养制度。

近年来,科研人员队伍已显示年轻化趋势,活跃在第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构成科研队伍的中坚力量。而现状是:一方面是青年科研人员工资待遇较低,承受的生活压力很大,职称晋升又受到名额限制;另一方面,科研经费不断向“大人物”聚集,一些引进人才占据大量科技资源,只是因为“引进”形成了工作与生活条件远高于国内同等人才的情况。广大青年人才成长的公平竞争机会和基本条件面临挑战,如何为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应成为人才政策新的关注点。

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创新文化和氛围

随着我国科技预算经费大幅度增加、机构规模扩大和科技管理的复杂性提高,给创新文化建设和创新氛围的营建带来巨大挑战。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实施以来,2007年至2010年的竞争性经费大幅增长,挤压了稳定性经费的作用空间。一方面,导致科研人员忙于跑项目,同时项目管理过频过细,使得科学家难以专心致研;同时,科研活动的竞争性带来的“逐利”效应已开始渗透到科技活动中,而管理手段又未能相应跟进,导致政策“寻租”现象过多,学风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日益突出。而面对时有发生的科学不端行为,相应的学术规范和有效治理的体制机制很不健全。

价值导向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评价成为价值导向的指挥棒。目前我国科研评价体系本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一些评价片面强调定量,数论文、数获奖、数经费,缺乏对科技本身创新性和贡献的评估,与此同时,却将评价结果与个人的名利挂钩过紧,产生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这种状况加剧了评价不科学带来的巨大风险,不利于产出重大科学原创,也不利于鼓励科研人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真正贡献。

经费配置、科研评价是政策工具的重要内容,不仅影响科技产出效率,更影响着创新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政策工具,会潜移默化地催化什么样的创新氛围,并演化为对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人才的精神追求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道德宣传,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赵兰香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