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公务接待:已由“潜规则”替代“明规则” 几乎全归地方兜(2)

人民日报谈公务接待:已由“潜规则”替代“明规则” 几乎全归地方兜(2)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其它改革联动,才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编辑:“公家”的铺张浪费与现行的公共财政制度的缺陷与漏洞不无关联。温家宝总理在今年3月举行的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中指出,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行政经费使用管理改革。贾所长,会议提到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公家铺张浪费会有什么专门举措?您认为从财政管理及财务制度上如何遏制公家铺张浪费?

贾康:首先,要承认现行公共财政制度的缺陷和漏洞确实存在,需要加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尽可能地消除这些缺陷与漏洞。财政部领导层近年一再强调大力推进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和这一趋向是高度一致的。

其次,也必须直率地指出,财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必须与行政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联动,才有可能取得更实质性的、较充分的进展。仅就财政管理讨论消除“公家”铺张浪费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只涉及了浅层次问题,很有必要引入公共财政管理和其他有关方面的配套改革命题,实质性地克服既得利益障碍,有效精简机构和监控公共资金使用全流程,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才能够在总体制度框架合理化这个深层次上,真正形成降低政权体系运行成本、控制铺张浪费和减少误配置的可行与长效机制。

编辑:从7月19日起中央部门将公开2011年部门决算,并同时公开“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等有关数据;7月10日,国务院已经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要求从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这两个举措对遏制公家的铺张浪费有什么实际意义?能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贾康:第一个举措是这些年逐步推进“透明度提高”进程的具体表现。信息的公开化和细化会合乎逻辑地引出公众在知情权提升之后,质询权、监督权、问责权的跟进和落实,从而形成公众的问责压力,再进而转为政府部门厉行节约、遏制和消除铺张浪费的实际动力。第二个举措,事关县级以上政府“三公”经费使用中的规则和制度建设,国务院以管理条例的方式作出明确规定,是相关法治建设进步过程中“上一个台阶”的表现。

竹立家:县级政府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三公”消费现象也比较严重,最好是发挥县级人大的监督、质询作用,使县级“三公”消费的公开透明落到实处。

网友“不求最好但求最贵”:尽管“三公”经费得以公开,但是有的单位公开的明细显得诚意不够。以广东省外经贸厅为例,“三公”经费数据全文除了标题外,只有39字。如此粗糙的数字和不详的表述,达到“三公”经费公布的目的了吗?

竹立家:“三公”经费公开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治理“三公”消费的不合理现象,公开只是第一步,就是这一步不少部门也有不情愿,应付差事,有谎报、瞒报、虚报的情况。“三公”消费的公开必须要有一个公开的平台,这个平台必须是“权力机构”即各级人大来监督。对于公开不实的首先要进行严厉惩处,对于公开敷衍了事的也要对当事人进行问责。

□当务之急是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机制

网友“戒烟限酒”: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竹立家:要治理政府铺张浪费的现象,首先,最根本的是建立公开透明的体制或机制,特别是公共财政预算方面,使老百姓可以在相关的政府网站、媒体上随时了解到收支情况。其次,要强化“预算硬约束”,使预算编制和执行分开,让政府按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编制来执行预算。再者,要实现预算的民主化和细化,特别是细化,预算必须到具体项目,以便人大、社会舆论以及公众的监督。最后,政策性浪费必须纳入治理范围内,让人民群众参与到决策中来,实现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化,以减少政策性浪费。

总之,当务之急我们还是要下决心推动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推动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对权力的形成、监督都要实现民主参与,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惩处平台,对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而不是简单的行政记过、降级。

贾康:当务之急还是要强调充分重视制度和规则的建设,把建章立制、法治化的工作做到实处,并在今后对规则和制度做持之以恒的动态优化。重点选择公众最关切、影响较大的经费事项,做深度分析解剖,有针对性地形成合理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黄一帆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