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滨:听听邓小平怎么说"中国模式"(4)

宋泽滨:听听邓小平怎么说"中国模式"(4)

二、在研究中外历史中提炼“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是什么?中国模式什么样?邓小平对中国模式的概括提炼,也是从中外历史对比中,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寻找智慧之源的。邓小平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中国的模式,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有自己的特点。总结起来,邓小平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十月革命的道路,邓小平称之为“中国的模式”。二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也有自己的特色,邓小平称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三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找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称之为“中国自己的模式”。

1.根据中国的实际,寻求自己革命的道路,包括方式

中国的模式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有哪些自己的特点?1980年邓小平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并同“俄国的模式”对比分析时,提出了“中国的模式”概念,把它总结为“中国是根据自己的实践与马列主义结合取得胜利”。翻检邓小平公开文献,直接使用“中国的模式”提法有两篇,一篇是1980年5月31日同胡乔木、邓力群谈话,以《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为题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另一篇是1980年11月24日见圣地亚哥·卡里略率领的西班牙共产党代表团时的讲话,摘要收入了《邓小平年谱》。[25]两次讲话相隔近6个月,都是在论述如何处理党与党的关系时涉及中国模式问题的,表述内容、用语份量有些不同,其基本思想观点完全一致,只是个别提法有些变化发展。我们主要讨论第二篇文献。

邓小平在谈到党与党的关系时说:“有两条原则一定要坚持。第一条原则是,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是兄弟党关系,不是父子党关系;第二条原则是任何国家的事情只能由那个国家的马列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自己去判断,犯错误也是他们自己犯,他们自己去纠正,不要拿我们的观点、模式强加于人。”谈话中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谈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时指出:“什么叫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的实际,运用马列主义原理,寻求自己革命的道路,包括方式。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功绩就是这一条。他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夺取了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就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的模式”基本内容的表述。那么,中国模式有没有普遍意义,其他国家如何对待中国模式?邓小平认为:“既然中国是根据自己的实践与马列主义结合取得胜利,那末其他国家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中国并不是按照十月革命的模式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的。如果这个经验总结得好,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他国家包括落后国家,也按照中国的模式去取得革命胜利,更不能要求发达的欧洲国家采取中国的模式,当然也不能要求采取俄国的模式。”

邓小平在这里明确地告诉我们:第一,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否认,在世界各国的革命进程中,既有“十月革命的模式”亦即“俄国的模式”,也有“中国的模式”。第二,中国模式的精髓是“自己的实践与马列主义的结合”。第三,既然中国按照这个思想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那么,其他国家也可以走出自己的独特道路。第四,将“中国模式”的这一精髓领会透彻,那就会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出现了。

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第一个方面科学内涵的揭示,即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模式。

2.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人们一直有模糊看法。邓小平在回答西方有人断言中国“完全模仿和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不是采取一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时,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进行了分析,作出了“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的论断。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副总裁弗兰克·吉布尼。谈话中吉布尼认为: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美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看社会主义中国的时候,把它看成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模一样的。”他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心中的疑问:“那末中国开始的时候是否确实也有这方面的思想混乱,即完全模仿和学习了苏联社会主义的道路,而不是采取一种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26]吉布尼的疑问,反映了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美国总是把中国看成和苏联一模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吉布尼是讲对了。但他坚持认为,中国开始时也“完全模仿和学习了苏联”,没有走出中国式道路,表明他对中国还很不了解,也代表了西方相当人的观点,因此,有必要阐述一下中国发展道路。邓小平肯定地说:“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苏联不完全一样,一开始就有区别,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对资本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采取赎买的政策,不是剥夺的政策。所以中国消灭资产阶级,搞社会主义改造,非常顺利,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受任何影响。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中国要形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与苏联不同。”[27]邓小平从“三大改造”的经济政策和民主集中制等方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深刻阐释了中国与苏联道路的不同,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后来他还多次说过:“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28]“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得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今天我们也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阐述。”[2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符合实际的,充分肯定了“中国建国以来就有自己的特点”,突出强调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对我们坚持独立自主,坚定走中国自己发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第二个方面科学内涵的揭示,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了独特的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道路,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反复思考、研究,邓小平终于在1988年作出了“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的内涵,显然要比10年前丰富多了。

这一著名论断,出自1988年5月18日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若阿金·希萨诺的谈话中。[30]这篇谈话收入了《邓小平年谱》和《邓小平文选》,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是我们讨论邓小平中国模式论的重要文献。邓小平在谈话中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不仅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只有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上寻找建设答案,才能取得实效。

邓小平的讲话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深入总结中国建设经验,指出: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果说从“从本本出发”还是指一切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去规划我们建设的蓝图的话,那么,“固守框框”则是把他人的经验作为模式来照搬了,关键是要“解决”“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坦率地说,我们过去发生很多问题,主要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经过改革开放突破框框,这个问题“现在才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向客人提出“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的建议时,系统阐述他的中国模式观。他说:“你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可否考虑现在不要急于搞社会主义。”他认为,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可以的,但是要讲社会主义,也只能是讲符合莫桑比克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总之,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所有别人的东西都可以参考,但也只是参考。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是这篇讲话的核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原理的坚守和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运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系统概括。有材料介绍说,听了邓小平这一席话后,若阿金·希萨诺表示:“邓小平的思想是科学的、正确的,不仅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具有巨大指导作用,而且也为莫桑比克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借鉴。”[31]

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第三个方面科学内涵的揭示,即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建设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