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滨:听听邓小平怎么说"中国模式"(5)

宋泽滨:听听邓小平怎么说"中国模式"(5)

三、在总结发展经验中回应“中国模式”

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32]是邓小平中国模式论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讲话说:“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中回应中国模式。

1.要承认落后,想出好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落后,最初又搞计划经济,走过不少弯路,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会遇到许多困难。正视自己的问题,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估计”,“从中国的特点出发”,既是邓小平中国模式论的突出特点,又是它的逻辑前提。

要具备“清醒的头脑”,并作出“清醒的估计”。早在1975年9月15日在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尽管有了这个基础,但我们还很穷、很落后,不管是工业、农业,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还要几十年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形势好,有希望,大有希望,但是,头脑要清醒,要鼓干劲,不仅路线要正确,而且要政策正确,方法正确。”[33]1975年10月7日会见英国客人谈到国内情况时指出:“中国有中国的问题,中国自己有自己的条件。说赶上西方,就是比较接近,至少还要五十年。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清醒的估计。”[34]只有具备了“清醒的头脑”,才能做出“清醒的估计”,才能使“政策正确”和“方法正确”。正是邓小平这“清醒的头脑”要求和“清醒的估计”决策,才使国人头脑变得更加清醒,主动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才找到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才把中国模式的出发点落到了实处。

要承认落后,不要怕丑,要找到“具体政策”、“具体措施”。1977年9月29日邓小平在会见华侨时说:“我们要承认落后,不要怕丑。最近我跟外国人谈话都是讲这些话,有些外国朋友觉得惊奇。这有什么惊奇?承认落后就有希望,道理很简单,起码有个好的愿望,就是要干,想出好方针、政策和办法来干。”还说:“搞建设,单有雄心壮志不够,没有具体政策、具体措施,就像氢气球一样,一吹就破了。”[35]1978年11月14日在出国访问途中向我使馆工作人员说:“在日本访问时,我们到处讲穷,日本人说这是有信心的表现。他们说得有道理。我在日本说,本来长得很丑,为什么要装美人呢?大家要开动脑筋,有的人总认为自己好。要比就要跟国际上比,不要与国内的比。”[36]勇于承认落后是一种实事求是精神,不怕出丑是一种积极心态,只有承认落后、不怕出丑,才能不断进取、唤起信心,也才会带来希望。“雄心壮志”固然令人起敬,但还要有“具体政策”才能在实践中实施,因此,要紧的是寻找“好方针、政策和办法”。

不能弄虚作假,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1975年7月9日邓小平在阅读并讨论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讲话整理稿时说:“党的基本路线一定要有一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不然路线就是空的。路线不是空喊。”[37]1979年10月4日在各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指出:“四个现代化这个目标,讲空话是达不到的。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38]路线不是空喊,搞现代化不能只讲空话,必须要有“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要按规律办事,有科学办法。

2.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正是由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正确认识,立足中国实际,才走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一词,是在1979年3月21日会见英国客人马尔科姆·麦克唐纳时首次提出的,“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39]此后,“中国式的现代化”一词不胫而走。“中国式”可视为邓小平“中国模式”的一个简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也就成为邓小平中国模式论的核心内容。一个最初本来是“姑且用之”的“新说法”,随着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历史不断赋予它新的科学内涵。

第一,“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1979年10月4日出席省、市、自治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讲话时指出:“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我们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能不能达到人均上千美元?等到人均达到上千美元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可能就比较好过了。”[40]这段话讲出了最初的“开了大口”现代化要求,到后来“改了个口”放低标准的一种考虑,反映了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这也就是1980年6月5日会见外国客人时所明确表达的一个意思:中国式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定得太高了办不到。”[41]

第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1979年12月6日在回答大平首相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小康”概念:“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42]此后,1980年10月15日在军队的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提的目标就是争取二十年翻两番。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进入小康社会。”[43]自此,“小康”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小康之家”成为中国人民心中可亲可爱的理想,“小康社会”成为全党全社会奋斗的阶段目标,成为描述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一个必经过程。

第三,“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创业。1980年1月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讲话中说:“要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我们要搞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还很穷,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创业,就是要吃点苦,否则不可能有今后的甜。”[44]1980年4月29日会见外国客人时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穷国。我们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候,必须看到这两个基本特点。”[45]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国内,立足于自力更生这个基本原则。

3.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

坚持社会主义,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式的现代化,是搞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不是其他。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一以贯之,非常执着,从改革开放始,到终其一生,从未放弃。

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时说:“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人们常常忘记是什么样的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46]他还说:“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47]他认为,这样关系就大了,忘记了事物本质的现代化,离开了中国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不是我们要的现代化。不管世界风云如何变幻,西方国家怎样制裁;也不管社会主义低潮高潮,东欧国家如何动荡,中国的改革开放一定会继续下去,中国的社会主义一定会继续下去。1989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李政道教授时指出:“别国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中国的事情我们就得管。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就呜呼哀哉了,哪里能有现在的中国?“[48]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创造,中国的未来在中国人民手中。在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

面对西方制裁的严峻形势,面对人们的不知所措,邓小平镇定自若,以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战略家的眼光和胆识,阐述了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观点。1989年6月16日同江泽民等中央同志谈话时说:“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因为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因此,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这样一个国际大环境下,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本来,邓小平对世人所谓“大三角”的说法并不十分赞同,他在1985年6月4日军委扩大会议上曾说:“世界上都在说苏、美、中‘大三角’。我们不讲这个话”。[49]可在这次讲话中,他却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苏‘大三角’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的?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50]但今天他却对此予以肯定,突出中国当今的国际地位和作用,让人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