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泽滨:听听邓小平怎么说"中国模式"(7)

宋泽滨:听听邓小平怎么说"中国模式"(7)

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的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了《深刻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的讲话,他倾向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提法。对此,邓小平表示赞成。6月12日在同江泽民谈话时说:“实际上我们是在这样做,深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没有竞争,没有比较,连科学技术都发展不起来。”还说:“在党校的讲话可以先发内部文件,反映好的话,就可以讲。这样十四大也就有了一个主题了。”[63]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十四大的重要主题,表明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1992年7月23日、24日邓小平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表示同意报告的框架。[64]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次尝试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进行伟大结合,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力。

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弟弟邓垦的一席谈话,是继南方谈话后的又一次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极强的思想观点的展开,对于我们把握邓小平的中国模式观很有帮助,我们作一解析。他说:“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提出‘四个坚持’。没有这‘四个坚持’,特别是党的领导,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会出问题。出问题就不是小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他说:“现在经济发展这么快,没有四个坚持,究竟会是个什么局面?”还说:“党的领导是个优越性。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怎么实现啊?四个坚持是‘成套设备’。[65]讲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于四个坚持的思想观点,特别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对于我们认识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并科学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问题有极大帮助;同样,对于我们全面理解认识和完整把握中国模式、对于我们反思当今西方世界发生的金融危机及其后果也有极大帮助。

总括上述,在邓小平心目中,中国模式就是长期形成的一个国家革命、建设的方式、方法,是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相对成功的经验、做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对革命和建设规律性的一种揭示。因此可以总结说,邓小平讲的模式就是经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自我创造和自我选择;模式就是道路,是自己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所走出的成功之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邓小平模式论最重要的含义和全部理论归结。中国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样板,也不是包医百病的药方,它只是一种创造、一种奋斗,是人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种探索和改革。中国模式并不是一种教条,也不是对先验理性的膜拜,它只是一种信仰、一种选择,是人们对历史和文化熏陶下成长的民族精神的守护和弘扬。我们以邓小平1989年9月4日同江泽民等中央领导谈话中讲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别人的事我们管不了,只讲一个道理: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谁也压不垮我们。只要中国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坚持社会主义。我们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 [66]这既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坚守,也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自信,还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礼赞!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