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个人生活”

“中国梦”与“个人生活”

中国崛起 

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需要把“民族的梦”和“每个中国人的梦”结合起来,把民族复兴的“宏大述事”与关注民生的“个人生活”结合起来,把“中国梦”植根于国民个人的生活之中,进一步推进和加强社会建设。

从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看,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关注国民个人生活往往构成国家梦的基础内容之一。国家梦,反映着一个国家发展的主导理想和价值追求,构成了国家崛起的精神动力。自近代以来,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曾出现“美国梦”、“俄国梦”和“英国梦”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梦”。1931年,美国正处在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引发的大萧条时期,亚当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国梦”——“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罗斯福的“新政”强调“复兴、救济、改革”,制定的有关社会保障等一些公共政策与“美国梦”密切相关。应该看到,近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的扩展,生产力有了迅速提高,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在西方国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贫富悬殊严重、劳资矛盾激化、失业率上升、社会保障缺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这些压力,西方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社会政策,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有的国家甚至提出建设“福利国家”。这些社会政策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社会秩序呈现相对稳定状态。然而,直到现在,也很难说西方国家彻底解决了社会建设问题,即使经济最为发达的美国,近年也出现过“占领华尔街”运动,而这与社会建设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是有关系的。通过诸多国家大国梦的实现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实现国家梦的过程中,不仅要推进经济建设,而且要重视社会建设,关注民生,要将国家梦的实现与国民个人的日常生活衔接起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防止公共服务缺乏、社会保障缺失等社会问题的出现。政府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给每一个公民均等的机会,使其只要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加强社会建设,关注个人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进程所提出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中国梦”一方面表现为“两个一百年”的“宏大述事”,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的另一方面体现为个人梦,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如“住房梦”、“健康梦”、“养老梦”等,这其中不少内容与社会建设相关联。社会建设包括教育事业、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涉及每个公民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所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一些成效。但面对新时期新任务,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多,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这就需要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改变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局面,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需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建设,既要关注社会主要群体的生活状况,也要关注处于社会边缘的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的论述,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中国梦”的承载主体是人,要加强社会建设,就必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原则,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尽管梦想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但反映的许多内容却是客观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呼声,关注社会困难群体的需要,给它们构建充满希望的精神家园,给予人文关怀及社会救助。

实现“中国梦”,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固然需要重视“维稳”,即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但更需要通过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给每一个公民均等的机会,激发每个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从而为把“中国梦”转化为现实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要使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要提升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与人道化水平,坚持群众路线,推进公共事务的公共治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要建立利益均衡和矛盾化解机制,正确处理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良性秩序,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其既有“宏大述事”的一面,又有“个人生活”的一面,我们要通过社会建设这一重要纽带,在实践中把二者紧紧结合起来。只有使“中国梦”真正积淀于国民心灵深处成为“民族潜意识”,并与国民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才能使“中国梦”获得民意的广泛支持,才能为其转化为现实提供取之不竭的正能量和精神驱动力。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