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至3月初,组建完毕的11个调研组各自开展行动。
“到我们区来的调研组是由市政协副主席李良园带队,调研方法方式很多,”上海某区的党委副书记回顾调研组近两个月来的工作,感觉这一次调研的确与以往的干部提任考察、换届考核有所不同,除了谈话等形式,干部负责的具体项目也会接受察看。
而《解放日报》引述原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的话说:“我们到区县后,及时与区县党委、党员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把市委的意图向大家讲明白,明确此次调研目的是发现、了解年轻干部的基本情况,不是干部提任考察,不是换届考核,不是储备推荐干部。调研组绝不替代包办。”
而上海一家大型金融企业集团的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则表示,原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沈红光带队的调研组在调研时通过与具体员工和基层干部的访谈和座谈,重点了解干部专业能力以外的管理能力。“在了解一个负责投资部门的干部时,调研组的人还亲自前往被投资项目和企业进行了解,并且与相关人士座谈,了解这一名干部在专业能力之外,管理和组织能力的情况。”
事实上,虽然调研活动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任务量非常大,据上述组织部人士透露,通过这一次的大调研,市委组织部将组建一个超过2000人的处级干部数据库,这将要求每一个调研组平均需要落实200人的符合标准的处级干部名单,“60多天里完成,并不轻松。”
而“进入这个数据库的干部也有一个基本标准,那就是‘在处级干部岗位上工作满两年的70后’。”上述市委组织部的人士表示,70年后这一标准,虽然卡住了不少年龄偏大的处级干部,但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70后的标准意味着目前年龄在43岁以内,大部分可能不超过40岁。”对于这一标准,上述金融企业部分负责人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量曾经不会在短期内进入‘视野’的副处级年轻干部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重点提拔的对象。”
4月10日,当天出版的《解放日报》、《文汇报》刊登综述,以五千字的篇幅详细介绍中共上海市委正在进行的发现选拔年轻干部的大调研工作。文章说,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市委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被列为1号重大调研课题,这是一次发现基层一线年轻干部的大调研,也是人才发现和干部选人用人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坚持五湖四海,打破各种界限,不拘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必定广开纳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注重实绩,竞争性选拔,才会使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干部断层之忧
实际上,上海目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那就是未来三到五年可能“无人可用”。
上海市委组织部最新的一份数据显示,全市市管干部1931人,55岁以上的有977人,占50.6%。市管干部中45岁以下的,全市只有180名,占9.3%,其中正局级16名;40岁以下的只有27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