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组织部的人士还透露说,更让上海担心的是,未来三年内空缺的局级干部岗位达到了400多个,而如果局级干部出现断层,也必然导致上海难以向中央输送干部,“长期来看,对上海的各项发展都是不利的”。
上述人士还介绍说,在即将空缺的这些局级干部中,对于上海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部门和委办又占据了多数,其中以城建、交通、外贸以及金融领域的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干部最为紧缺。“这些领域在最近几年的干部提拔中的确是保守了一些,在用人原则上也有比较多的条条框框,以至于在年轻干部培养上不够令人满意。”
虽然上海在之前几年陆续从中央和其他地方引进了一些干部,但从总体上而言,数量十分有限,上述组织部人士称,“作为中国经济重镇的大上海,对人才的需求无疑不能依靠干部交流来解决。”事实上,近年来自上而下的干部交流制度,也让上海几乎难以对外派出合适的交流干部,“但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上海是对外输出交流干部的主力,而现在这种双向交流对上海来说有些力不从心。”
另一方面,如果完全依靠从内部提拔,对于如此多数量的岗位空缺,以目前这种年龄结构来看,也无疑将在人才选用上捉襟见肘。
因此,跨部门、跨领域,甚至跨界别的提拨和选用干部,成为了解决干部断层危机的最可行办法。而在不同系统间选调干部,“一定要充实上海本地备用干部的基数,在各个系统中发现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这也显然需要上一级组织部门的介入,也是出于这一考虑,大规模的干部调研应运而生。
按照分部分级的干部管理体制,上海市委组织部一般不掌握处级以下干部的档案和情况,而这一次的调研,虽然处级干部的管理还是以厅局级组织部门为主,但考虑到未来“打破原有各种界限和禁锢,纳入原来不在视野的干部”,上海市委组织部建立一个处级干部为主的人才数据库,也显得十分必要。
接近市委组织部的人士透露,所幸的是,初步调研情况的汇总显示,虽然上海厅局级单位所管理的处级干部情况在各部门之间有些不平衡,但从包括高校等在内大范围情况来看,年轻干部数量并不算少,尤其在一些上任两年多的副处级干部中,70后的占比不低,因此“在此次干部数据库中,许多70后副处级干部将会面临巨大的潜力”。
社保案后遗症
虽然官方讳莫如深,但在多位上海本地官员看来,上海出现的干部断层危机主要源自于7年前轰动全国的社保案。
2006年7月17日,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因涉嫌违规使用32亿元社保基金而被隔离审查,涉案金额达百亿人民币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也随之浮出水面。随着案件调查的深入,一大批上海官员陆续落马,其中包括多名局级干部。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接受刑事处罚的局级干部就有30人左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