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缘何 “走不远”(3)

农民合作社缘何 “走不远”(3)

这让赵建光觉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一种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与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法人一样,具有法人资格,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受到法律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登上市场经济的‘舞台’,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收益,也利于农民更直接有效地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对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小笔尖的含义就是‘靠科技促进农民增收,靠法律维护农民权益’。而科技和法律都是属于知识的范畴,所以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就是培训农民的过程;培训农民的过程,就是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培训是农民合作社永恒的主题。在党的惠农政策扶持下,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虽然走得非常艰难,但是一定可以走得很远很远!我们合作社的全体成员现在都是这么的自信。”2007年7月29日,在一篇回顾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的文章中,赵建光如此写道。

记者检索发现,这是赵建光第一次撰文回顾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历程,也是其最后一次在媒体 (该文公开发表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撰文谈论小笔尖合作社。此后,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当地芦笋种植面积增加,病虫害加重发生,芦笋价格大幅下跌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地芦笋严重滞销,价格直线下跌,从最高峰时的每公斤20多元跌到0.8元。受此影响,薛村笋农纷纷铲除芦笋,改种玉米、苹果等其他农作物,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无言的结局

对于小笔尖合作社失败的原因,赵建光归结于农民的短视和村干部的从中捣乱。

“农民非常实际,也很势利。”赵建光说,当初成立小笔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虽然名义上有5个社员,但实际上,出资注册的只有他一个人。而且,为了引导和鼓励村民们种植芦笋,他还为最早种植芦笋的农民免费提供了种子等生产资料。

“毕竟市场上芦笋种子的价格相差太大,加上村干部从中捣乱,大多数村民最终还是选购了劣质种子。”赵建光对记者说。

在上述回忆小笔尖合作社发展历程的文章中,赵建光这样写道:本村的党支部成员们看到村民积极种植芦笋的场景,他们也着急了,以前他们可都是属于积极讽刺、挖苦本村芦笋种植户的“行家里手。”现在,他们摇身一变,又成了代买芦笋种子的联络员,“他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芦笋种子”的谣言在村里迅速地传开。这就给本来可以进一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计划,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一些农民开始动摇了,选择了所谓的“更便宜”的芦笋种子。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只能是缓慢地前进着,根本无法实现预想的甩开膀子、大步前进。

除此之外,赵建光认为,村民们急于采收芦笋,影响了芦笋根盘的生长发育,加重了芦笋的生长弱势,导致病虫害的加重发生,从而影响了芦笋在以后很多年的产量,也是导致薛村芦笋种植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

据赵建光介绍,杂交芦笋种子的最大特点是“高肥、高水、高投资、高效益、高风险”。一块新栽的芦笋田,如果防病虫措施不到位,一旦感染了某种或者某几种病虫之后,即使采取再大的防虫治病措施,也将于事无补。

赵建光说,他十分理解这些“杀鸡取卵”的农民,因为他们既需要以后的日子过得好,更需要眼前的日子得以维持。

“当时,大多数农民家庭,过日子的钱主要来自农作物种植收入,而芦笋从种植到真正可以采收卖钱,需要三年时间,在这1000多个日子里,笋农不仅不能从芦笋种植中获得收入,而且还需要购买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方面的资金投入,哪里还有钱去买昂贵的好种子啊。”在上述回忆小笔尖合作社发展历程的文章中,赵建光如此写道。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