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城市的投入产出功能(3)

重塑城市的投入产出功能(3)

摘要:城市化发展一定要提升集聚带来的高效率,推动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扩大就业,通过城市产出效率提升奠定城乡统筹的基础。对财税体制而言,中国的税收结构是以向工业部门课征的流转税为基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的税收和未来享受的福利应该逐步匹配。

中国进行“资产购买”已有着丰富的经验,工业化过程中,银行采用了超贷(1995年前中国银行贷款大于存款,均技术性破产)的方式支持了工业化,1998年,首先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中央政府对银行资产的购买进行坏账剥离,启动了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和工业化加速;2007年,中央政府通过发特别国债1.55万亿购买外汇,建立中投公司进行国际化投资,取得了国际化运作的经验。

当前地方政府的负债中,很多都是城市化发展所必须投入的长期的基础设施资产,中央政府应该发行特别国债,或其他市政债、资产证券化等多方式,筹集3万亿以上长期低息债券购买,并适当冲抵部分坏账。用更长期限,更低资金成本,来置换短债务期限和高资金成本的地方负债,同时直接解除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稳定金融,并通过资产购买促进地方政府转型。未来城市化发展的融资机制,仍需在财税体制理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特别建立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推进市政债等的市场发行,逐步扩大城市的自主融资权利。

其次是重新建构以城市为中心的三级政府和财税体系。中国一直沿用着计划经济的纵向等级管理制度,行政区划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化的横向配置资源的功能要求。城市化的发展也奠定了行政体制改革的基础,行政管理体制应从现有的五级政府转向三级政府,即中央、省、市(县);横向进行大部制改革,通过纵向三级管理和横向大部制改革,加大行政体制的转型。既能消减政府规模,也为以城市为中心发展的体制打下基础。

对财税体制而言,中国的税收结构是以向工业部门课征的流转税为基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居民的税收和未来享受的福利应该逐步匹配。城市化改变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目标,也改变了财税的经济基础,税收结构应向着流转和直接税并重的结构转变,更应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一是建立个人综合纳税体系,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个人税制的综合改革,同时降低名义税率,减少累进档次。开征资产税、消费税等,稳定地方税源,同时使城市居民纳税与福利相匹配,通过向个人征税,才能有效减轻对企业的减税,刺激企业的发展。二是城市化直接推动了利益主体的变化,分税体制需要改革,建立中央与地方关系相匹配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制度机制,一方面提升社会保障统筹等级,另一方面给地方更多服务于地方的财税权利,改变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行为。三是增加政府透明度,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收入和支出阳光化,提高公共财政预算和支出的透明度,使政府更加取信于民,包括政府主动公开、立法机关质询、监察审计和对于揭发者的制度性保护,以及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等。政府透明化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抑制政府规模扩张,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为社会建设打开空间。

再次是居民权利均等化和顶层设计。新型城市化的标准就是构建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权利普遍均等化的过程。重新界定产权,法律制度和个人身份,并以此为基准推进社会服务均等。这一城市化过程倒逼着体制的变革,户籍制度和城市等级化都是城市体制改革最为迫切的部分。好在中国的改革都是形势强于人意,深圳已经率先进行了户籍改革的试点,吸纳人口聚集,并将劳动者贡献与城市福利覆盖相一致,快速地打破了城市等级和户籍等的羁绊。

顶层设计的核心不是政府的再干预,因为政府干预本质是纵向干预,更容易产生碎片化过程,相反需要是政府减少干预,因此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以法治、社会组织发育和竞争性市场体制建设为轴线,让行政管理体制从经济、社会、法治过程脱离出来,转变其职能为公共服务。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