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2)

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2)

核心提示:资本积累是否伴随了技术进步,可以用最简单的增长核算方法看出来。增长核算的原理是,投入要素增长率的加权值是否大于产出的增长率。

要指出的是,中国资本积累加快的同时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贸易。这是与前苏联很不同的。过去的2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增长非常快,而且贸易的扩张主要通过外商在华的直接投资(FDI)而实现,这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进口甚至比出口更重要,因为相对于出口消费品而言,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品和中间品,所以进口的都是技术,包含在资本品中的技术。以贸易和FDI为途径吸收和消化国外的技术,并逐步实现技术的本土化和技术升级,是中国技术进步的基本方式。

资本积累是否伴随了技术进步,可以用最简单的增长核算方法看出来。增长核算的原理是,投入要素增长率的加权值是否大于产出的增长率。两者之差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过去经济学家对苏联的增长核算发现,只有1965年之前TFP还不错,1965年之后TFP就出问题了,一直到苏联解体,整个苏联的经济都没有起色。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亚洲四小龙”,发现TFP的增长率是正的,这是最本质的区别,不要看苏联有高积累,“亚洲四小龙”也有高积累,但是这两种增长的机制是完全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东亚经济体TFP的增长率都很好。

迄今为止的研究都发现,中国在高速资本积累期间依然保持了较好的TFP增长率,大约每年平均3%-4%,对GDP增长的贡献平均在35%—40%。这个成绩即使与东亚经济体相比,也是相当不错的。笔者认为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过去20年里,伴随资本积累过程的是我们的市场开放、竞争、贸易扩张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所有这些都帮助中国可以维持较好的技术进步。这也就帮助我们回答了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增长这么快。这不仅是因为它的资本积累速度加快了,而且有不断提高的投资率,更重要的是总体的投资效率、技术的进步都非常明显。

中国经济还能再增长多久?

现在大家非常关心中国经济的较快增长趋势还可以持续多久。坦率地说,经济学家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去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长。不过,“收敛假说”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从收敛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简单地讨论一下中美两个经济体的差距。因为,差距越大,追赶的空间就越大。

2003年高盛集团有一个大胆的预测:2041年中国经济总量才有望超过美国,也就是说,以2003年为基点,中国还要用38年才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个预测今天看过于保守,但是在2003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毕竟刚刚超过1000美元,而且高盛集团假设中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是要从10%下降到5%的。现在看来,这个假设大大低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之后,国内外出现了关于中国经济何时超越美国的多种预测。而绝大多数的预测都基于“收敛假说”来考虑未来的增长率变化。比如,假设未来10—15年中国经济可以保持8%的增长率,美国是2%,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保持3%的升值速度;与此同时,假设中国的CPI 通胀水平小于5%,美国小于2%。这样的话,可以推算出中国在2020年之前就可以达到和美国一样的经济总量。如果再务实一点,假设未来10年的头5 年中国经济保持8.5%的增长率,后5 年降至7%,那么未来10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是7.75%;假设美国头5 年增长3%,后5 年增长2%,那么美国未来10 年的平均增长率是2.5%,人民币对美元每年升值3%,这样推算下来中国在2019 年就赶上美国。这其实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英国《经济学人》集团2010年年底的预测方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11年初也公布过一个关于中国经济赶超美国的预测结果。不过,它是基于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预测的。按照IMF的PPP换算方法,中国2010年的GDP总量应该比按照官方汇率换算的美元数据高出一倍,差不多应该是11.2 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 则没有什么变化,是15.2 万亿美元。IMF 在它们的假设条件下预测,到5 年以后,就是2016 年的时候,中国GDP 的总量达到19 万亿美元,而那时候美国是18.8 万亿美元。这样的话,中国5年后就赶上美国了。而且还可以计算出,到那时中国经济的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大概是18%。用这个逻辑推下去,到 2020 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的换算结果,占全球应该接近25%。这让我想起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Maddison)先生曾经复原的一个数据。该数据显示,在1820 年,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份额曾经达到28.7%,而200年后的2020年,中国经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点。

那么,到2020年之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还能再增长多久?

众所周知,即使到2020年前后中国经济在总量上和美国持平了,但是中国的人均收入还是很低的,大概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相当于现在上海和美国的人均GDP的差距。假设今天世界银行的标准不变,那么以15000美元来衡量,到2020年,中国还是一个介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国家,而且仍低于“东亚四小龙”的收入水平。按照“收敛假说”来思考,我们还有快速增长的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可以维持多久的高增长呢?让我们结合一些参数来进行一下讨论。

首先是中国未来的投资空间。到2010年年底,中国资本存量大概是GDP的两倍多,约93.3万亿元,相当于13.8万亿美元。而美国在2010年年底的资本存量是44.7万亿美元,我们只是美国的1/3多一点。按照人均计算中国就更低了。2010年中国人均的资本存量只有1万美元,不到美国的10%,不到韩国的20%。即使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美国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以铁路为例,按照规划,中国铁路里程在2015年将达到12万公里,也仅仅是美国22万公里的一半多一点。而且,现在的9万公里铁路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要达到5万公里的里程也要到2015年。过去20年我们加快了高速公路的建设,但按照密度来算,中国现在仍低于整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大概只是它们的70%。而在中国内地,这个密度更低。再看城市轨道交通。中国500万人口的大城市将近100个,可是现在80%的城市是没有地铁的,现在的地铁里程90%集中在东部地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使在2020年之后,中国的投资空间依然很大,经济可改善的余地依然很大——这是很重要的。事实上,即使整体上进入了中上等收入的阶段,中国国内地区之间依然有巨大的“赶超”空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沿海和内地的人均资本存量差距非常大。以2009年的数据为例,沿海11个省市的人均GDP和人均资本存量比内陆20个省市几乎要高一倍。我们可以估算一下,如果沿海人均GDP是1.2万美元,内地平均是6000美元,再假设内地有9%的增长率,沿海有5%的增长率,可以匡算出,内地大概需要20年才能收敛于沿海的水平。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