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下基层”下到群众心中(3)

福建:“四下基层”下到群众心中(3)

实践成果蓬勃涌现:始终为了群众满意

下基层,成为畅通民意诉求的便捷通道。7月7日是周日,驻扎在湄洲湾北岸罗屿公路桥项目处的服务队干部俞荣鑫、唐朝辉等人头顶烈日,再次来到附近的塔林村,与个别不愿让地的村民谈心。

“让出山地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开发。”村民张仁坤表示,岛上没有耕地,山上的杂地对村民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但为了项目开发的大局,大家只能忍痛割爱,让地修路。“当然,就如服务队干部所说,修路搞开发,我们将来也是受益者。”村民赖玉珍补充道。

干部深入到基层,群众的思想工作做通了,罗屿公路桥项目涉及到的山地征收及坟墓迁移得以顺利推进。

下基层,推进了科学民主决策。2012年4月起,湖里区把百姓反映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汇成“民生68题”。为了能使这些问题有人管,把事办好、做实,湖里区及时总结提炼出“征集、建账、协调、销号、回访”的“五步工作法”,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下基层,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有力抓手。为将人才和技术尽快送到基层,福建农林大学启动“到基层、助推三农”工程。福建农林大学教授谢联辉近日带领课题组再赴尤溪县洋中科教基地,就省产业支撑科技重大项目选定50亩试验用地。“基地将承担起培训农村干部、专业技术和实用人才的重任。”谢联辉说。

下基层,还成为了干部成长的重要平台。今年以来,宁德市蕉城区共抽调200多名年轻干部到项目建设一线挂职,有力推进了闽东中路改造、火车站周边安置房建设征迁和漳湾临港工业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据了解,福建省“四下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全省机关干部共走访基层干部、群众177万多人,召开座谈会8万多场次;全省共建立联系点16万多个,发放调查问卷118万多份,建立民情台账18万多本,收集基层群众意见建议14万多条。(本报记者 高建进 李 可 周洪双)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