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由来与发展(2)

二、“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我们先考察一下,“为人民服务”这个词是怎么提出来的?我们一般都讲是毛泽东同志先提出来的,但是要从学术上来研究的话,再往前追溯实际上应该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我把这个过程简单的介绍一下。

(一)马克思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我们先从马克思开始。马克思中学毕业的时候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命题作文,一篇是自己选题的作文,这两篇影响最大的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个作文现在被收录在《马恩全集》里边,今天回过头来读这篇文章真是太令人震撼了。它里边提出为人类工作,文章提出:“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这话虽然带有思辨色彩,但是说的很好。它指明了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授予千百万人。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问世,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的著名论断就是“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句话非常的经典,广为流传。虽然马克思写这个宣言的时候也就是二十七八岁,但是今天回过头来看的话,观点还是非常的老辣,所以这是一部非常有远见的著作。

马克思还有一部著作叫《法兰西内战》,实际上就是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那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表现,虽然历经72天就失败了。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最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为人民服务”,它说,“普选制,就是选举这个制度要为组织在公社里的人民服务”,这实际上就是为人民服务,这里讲的很清楚了。

(二)恩格斯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恩格斯有没有提“为人民服务”呢?他先从反面提出来的,他批判一些人,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恩格斯之所以这样提,源于一个历史事件。马丁·路德是德国16世纪一个基督教改革运动的领袖,刚开始他代表下层的人民群众反抗罗马教皇压迫群众的一些做法,那个时候他是为人民服务的。可是后来这个事情越闹越大,下面的农民起义愈演愈烈了,他害怕了,然后他立场转变了,开始反对农民起义。所以恩格斯批判他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这个话里边虽然没有正面出现“为人民服务”这个词,但是他反对和批判了为人民的压迫者服务的做法,等于提出“为人民服务”了。

恩格斯还批判过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威廉一世有一个提法要全心全意为君王服务,他讲了一句话说“人们必须全心全意用全部的家产、名誉和良心为君王服务并奉献一切,除了上帝赐给天堂幸福以外其他的都是我的”,他让人民全心全意为他服务,而不是说统治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剥削阶级的一种观点。

恩格斯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社会的生产力应该为全社会服务,不应该只为一部分人服务,为有钱人服务,为掌握权势的人服务。这个思想在现实社会中也是很有价值的。

大概在恩格斯70岁生日的时候,很多社会主义拥护者,工人运动的同胞向他表示祝贺。恩格斯写了一封回信,意思是说他只不过是很幸运的收获了一个比他更伟大的人播种下的荣誉和尊严。那个更伟大的人指的是马克思,虽然他跟马克思两个人共同创立马克思主义,但是恩格斯主动把马克思放在第一位,说明他很谦虚。他在信中说到,马克思播种下来的光荣,让我来收获这个荣誉,但是不要忘记这个荣誉是马克思送来的,我自己也要表一个决心,我要用我的余生积极的为无产阶级服务。在这里面,他提到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概念。

(三)列宁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列宁关于“为人民服务”有一些说法,他说文学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这是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文章还提出,“无产阶级的写作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的,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的,而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从这里可以看到,他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为人民服务”,但这些思想与“为人民服务”很接近。

(四)斯大林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斯大林有两个明确的提法,一个是“为人民服务”,一个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我们以为这两个提法是毛泽东同志最早提的,但是经过考察发现应该是斯大林最早明确提出的。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不是跟斯大林学的,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时间虽然比斯大林晚,但是“为人民服务”是他有感而发,从实际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包含了对当时中国特定历史情境的分析。

(五)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描述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是在1939年2月20日,当时他给张闻天写了一封信,这个信里边说的是什么事呢?是讨论陈伯达写的一篇题为《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文章。在信中,毛泽东同志讲了他对孔子的哲学的看法,其中讲到孔子的“智”、“仁”、“勇”,分别代表智慧、仁爱、勇敢。关于勇敢的理解,毛泽东同志说,这个“勇”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是勇于为人民服务,这是他最早提到“为人民服务”。

在这之前,我就看刘少奇同志的《共产党员修养》,我发现这里边有一句话,要努力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时我就想是不是刘少奇同志最先提出“为人民服务”?因为《共产党员修养》是1939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马列学院的一个讲演,那是不是在1939年7月他就提出来“为人民服务”了?我查了解放前出版的报纸《解放日报》,它是延安时期我们党办的报纸,那个时候印的《共产党员修养》有不同的版本,查到旧的版本上面并没有“为人民服务”。这个词是建国以后刘少奇同志修改完善《共产党员修养》的时候加进去的,原来没有这个提法,所以并不是刘少奇同志最先提出“为人民服务”。

再往后就是毛泽东同志陆陆续续提出一些相近的概念。1939年12月提出了为工农服务,为群众服务。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里边也提到,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劳苦群众服务。再到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边讲到文艺要变成革命的文艺,变成为人民服务的文艺。直到1944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文章《为人民服务》,这是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一个即席演说。

张思德当时是延安中央警卫团的一个战士,一个普普通通的战士,这个战士的特点是吃苦耐劳,老老实实干活。当时大生产运动开荒种田的时候,张思德玩了命的开出两份地,他就是这么一个兢兢业业的人。大生产运动中除了开荒种地种粮食以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烧炭。陕北那个时候取暖没有煤,用木炭取暖,烧炭是一个苦活。张思德听说有这个任务后,他主动要求去烧炭。后来到8月份、9月份的时候,天气转凉了,大部分烧炭的战士都回去了,剩下几个战士在那儿在那儿留守。本来他不用再干了,看着就行了,但他闲不住,头一天砍倒了一棵大树,正好这个大树砸到烟筒上,把那个烟筒砸坏了,张思德就钻到里边修理,结果把他埋在里面了,那年他才20岁左右。

这个消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很难受,要为他开追悼会,毛主席亲自在花圈上面写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并在现场做了一个演讲。我们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演讲,就会发现毛主席用一种很通俗、很口语化的表述方式,每句话都讲得很精彩。一方面说明毛主席语言功底的深厚,同时也说明他动了真感情,所以感人至深。这个讲话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虽然“为人民服务”这个标题是后来加上去的,当时讲话的时候并没有,直到建国后编《毛选》的时候才加进去的。贯穿这个演讲最核心的概念是“为人民利益”怎么怎么样,虽然在这个讲话里边没有直接出现“为人民服务”,但是它的整个思想讲的是“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做完“为人民服务”演讲后,隔了十多天,又有一个演讲,主要内容是学习模范,学习战斗英雄,他在那个会议的讲话直接用了“为人民服务”这个词语。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