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做法
(一)打造多元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多样服务
南明区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这条主线,按照承载力强、带动力强、联合力强的原则,先后投入550万元,打造140个社区服务接待场所,统一办事流程和服务事项,公开工作人员姓名和岗位职责,公布首问责任制、工作责任制等相关制度,真正实行“阳光服务”,切实做到“一个大厅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门式服务,一站式办结”,用服务凝心聚力。一是建立“365”民情服务站。开通“社区服务365”民情热线电话,安排专人值守,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记入《365民情日记簿》,做到“日产日销”。每月5日、15日、25日,社区书记和主任轮流到“民情接待站”值班,为群众排忧解难。二是建立急难特事服务站。对居民反映的急事、难事、特事,采用“特事特办”方式,第一时间进行调查了解并及时加以解决。矗立在中南辖区两个锈迹斑斑的塔吊是周边居民的心病,中南社区“急难特事服务站”接到居民反映后,多次与塔吊监管单位、产权单位协调联系,先后5次召开关于拆除塔吊安全隐患的协调会议,最终成功拆除了这颗影响周边居民安全的“定时炸弹”,治好了居民们的“心头病”。三是建立爱心互助站。以“晚霞彩带”为纽带,为辖区独居、空巢、孤寡、特困老人提供日常照顾、紧急求助、信息咨询等服务。“爱心超市”定期向公共户单位、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筹集帮困物资。“连心桥”利用“爱心QQ”与爱心人士互动连心、与企业单位开展“一帮一”救助活动。四是建立党员先锋站。向辖区党员提供党务政策咨询、转接党员组织关系等服务,搭建党员学习、交流与活动平台。开展党员服务基层先锋行活动,组织党员到社区认领岗位,1.1万名党员带头参与社区事务、带头服务群众,形成1个党员发动10名群众为社区建设作贡献的“1+10”效应。五是建立文化活动站。提供电子阅览、图书借阅、远程教育等服务。设立“四点钟乐园”,由社区工作者、学校老师、青年志愿者及辖区“五老”担任辅导员,每天下午4点以及学校放假期间,义务对社区未成年人进行课外指导,切实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建设优质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以提高服务能力为立足点,多措并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服务队伍,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解难人。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为选配公道正派、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头雁”,各社区领导班子全部通过“公推直选”或“两推一选”的方式产生,得到了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在全区第八届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中,共有71个社区党组织实行“公推直选”,占总数的50%以上,其余社区也全部采用“两推一选”的方式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二是组建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区财政投入100余万元,分别与省委党校、贵州民院等联合举办社区工作人员学历教育培训班,为340名社区工作人员提升本科和大专学历。选聘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特长的年轻人到社区工作,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区财政每年投入455万元,把社区委员的生活补贴从2005年的人均500元增加到1000元,为527名社区委员办理了社会保险,进一步稳定了社区工作者队伍。三是建立党群志愿服务队。“我们的辛苦,百姓的幸福。”南明区动员和整合社区党员、驻社区单位党员、社区热心群众、社会志愿者等各个方面的服务力量,组建了345支党群志愿服务队,并制作社区党群志愿服务队公示牌和队员名片,公示服务队具体职责和队员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等,深入开展“党(团)员社区服务先锋行”活动,进千家门、察千家情、解百姓忧。
(三)构建快速反应系统,为群众提供快捷服务
通过“快速受理系统”和“快速办理系统”及时、便捷、高效地快速办理各项事务,在第一时间向社区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一是构建社情民意快速受理系统。通过电话,可以向有专人值守的民情热线反映服务需求;通过网络,敲敲键盘就可以通过“惠民通”手机短信平台、“心连心”党建微博、“365服务QQ群”提出咨询;通过“民情服务站”的周到接待,“民情联络员”的上门走访,以及“民情联心卡”的无缝衔接,群众的意见诉求可以“面对面”地收集和反馈。“快速反应系统”收集到的每一个意见建议和需求,都会被详细地登记下来,为社区服务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办理医保、办理居住证、转接党员组织关系,需要带上哪些个人资料,这样的事在以往,要到各部门来回咨询,折腾几次,现在通过“社区服务365”的“快速反应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掌握。龙洞辖区居民刘昱患急性淋巴白血病,“社区服务365”民情热线获悉后,立即多方筹集4万余元为其医治。二是构建急事难事快速办理系统。在时间约束上实行“五分钟限时答复”,对群众提出的咨询类问题,在五分钟内告知办事程序、所需资料等相关信息,对预约、需求类问题,在五分钟内告知服务时间、服务责任单位(人)以及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在工作方法上实行“AB角工作制”,每一个岗位都安排A角和B角,A角的同志在服务大厅接待群众、办理事件时,B角的同志就深入社区院落、居民楼栋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两个岗位互为补充,确保服务无间隙。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社区单位“五位一体”的社区服务协商处理机制,定期对社区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商讨解决办法,从人力和机制上为“快速办理”护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