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历史的重要思想及指导意义(3)

学习历史的重要思想及指导意义(3)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艰辛的探索,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已经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指导方针,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的极其珍贵的历史经验。对此,我们必须全面理解,认真把握,倍加珍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将理论的学习和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习相结合。

  二、当前历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历史教育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严重影响了历史教育的成效。一些史学工作者在历史研究和教学工作中,由于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松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反思过去历史研究的教训和缺陷的过程中,走上了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适应中国人走向现代化的急切心理,有些人对于中国历史文化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宣扬所谓的中华“黄色文明”必将走向西方的“蓝色文明”。新世纪初,有的电视剧、历史书籍对原来史学界否定的李鸿章、袁世凯等大肆颂扬,对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极力贬低,突出地反映了所谓“告别革命”思想的影响。前几年,个别历史学者对毛泽东和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大肆污蔑,对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错误随意夸大和渲染,这些都在广大民众和青少年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历史学习意识较为淡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学科建设方面与现实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理工科处于主导的地位,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经济、管理、法律、外语等社会学科又优于传统的文史哲人文学科,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忽视历史学科的基础地位和它在涵养人文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却是极端错误的。历史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大国,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3.在历史知识普及过程中,一些人将历史知识庸俗化,媚俗倾向极为突出。一段时期以来,被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早已否定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再次成为历史的主角,后宫秘闻、宫廷轶事成为吸引大众眼球的噱头;有些历史剧置基本的史实于不顾,随意“戏说”历史,将严肃的史学家的批评置若罔闻;历史读物良莠不齐,个别历史观陈腐、历史事实错误百出的读物却受到热捧;在传播历史知识的讲坛,一些主讲人随意虚构所谓的历史细节,将历史与现实任意比附,错误漏洞百出,知识水平低下。这些突出问题,虽然没有构成历史教育的主流,但都是当前开展历史教育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三、历史学习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

  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充分发挥党史专家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教育功能。要更加注意把握正确的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大局,围绕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辨清历史是非。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