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的内在机理(4)

基层党建与社会管理的内在机理(4)

核心提示: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在许多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中国共产党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力量。同时,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与认可。离开人民群众的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就只能落入幻想与抽象的境地。由此不难理解,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关联的基层党组织必将在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中担负起重要使命。基层党组织只有从角色定位、组织架构、工作机制以及服务意识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满足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张欢,陆奇斌,王新松.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 (1): 30—33.

[3]刘瑞生.新媒体传播转型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建构[J].苏州大学学报,2011, (6): 163—167.

[4][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肖金明.社会管理创新:意义、特征与重心所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4): 1—10.

[6]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7]皮钧,高波.治政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闫文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