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半个世纪的火炬

高擎半个世纪的火炬

——浙江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纪实

核心提示:群众对城市拥堵、水质恶化反映强烈。从今年开始,浙江打出了“治水”、“三改一拆”、“四边三化”、城市治堵等“组合拳”,不仅获得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还直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50年,半个世纪,光阴轮回,沧桑巨变。发源于浙江诸暨的“枫桥经验”,横跨两个世纪,却历久弥新,永葆活力,成为全国政法系统的一座丰碑,平安建设乃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面旗帜。

进入新时代,与时俱进的“枫桥经验”被浙江干部群众不断注入新内容,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社会管理价值。

正因如此,每隔五年或者十年,在浙江乃至全国,都会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深化提升“枫桥经验”,挖掘它对平安建设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毛主席批示“枫桥经验”

50年前,刚刚成立14周年的新中国,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天灾人祸:朝鲜战争、中苏关系动荡、三年自然灾害等等。

1963年,大病初愈的新中国刚刚恢复了一些元气。在此形势下,毛泽东同志来到杭州,主持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起草社教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因为年初,由他亲自发起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社教”),刚刚进入关键时期。

浙江毫无例外,也积极投入到这场运动中。1963年6月19日,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长林乎加带领省委工作队进驻诸暨枫桥区,在当地7个公社开展社教运动对敌斗争阶段试点。具体地说,就是对其中的911名“四类分子”进行监督改造。

如何改造“四类分子”?当时在群众中产生了分歧,有的人对“四类分子”体罚打骂,甚至不惜用上假枪毙等极端手段,但是改造效果依然不佳。枫桥公社西畴大队有个地主,被斗过20多次,结果越斗越皮条,人称“橡皮碉堡”。

于是就有干部群众提议,既然如此,为啥不把“武斗”改成“文斗”?“武斗”斗皮肉,外焦里不熟;“文斗”以理服人,才能斗倒敌人,让社员擦亮眼睛。

社教工作队在辩论后认同了这样的观点,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开展说理斗争。对“四类分子”中的45名重点对象,干部群众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不打不骂,并且允许斗争对象申辩,没有逮捕一个人,就把那些认为非捕不可的“四类分子”制服了。

1963年10月下旬,公安部主要领导向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同志汇报了“枫桥经验”:一个不杀,大部不捕,采取说理斗争方式“教服”四类分子。

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说:“这叫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并且指示公安部门上报汇报材料,总结做法。

1963年11月,在公安部的书面材料上,毛泽东作出批示:“此件看过,很好……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枫桥经验”由此诞生。

此后,中央又两次对“枫桥经验”作了批转,“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战线的一面旗帜。

50年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珍惜“枫桥经验”,高度重视学习推广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时俱进,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枫桥创造了依靠群众改造流窜犯和帮教失足青年的成功经验。

十年动乱结束后,枫桥在全国率先给“四类分子”摘帽,“摘掉一顶帽,调动几代人”,为全国范围的拨乱反正提供了好的范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枫桥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预防和化解矛盾,维护社会治安,成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典型。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和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使其融入到建设“平安浙江”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维护和谐稳定、推动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浙江又结合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保障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充分运用“枫桥经验”的基本精神,发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寓管理于服务的精细化的新机制,让“枫桥经验”始终具有普遍意义。

实践充分表明,尽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但“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始终没有变。这就是发挥政治优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基础,就地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因素,实现和谐平安。

“枫桥经验”是我省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宝贵财富,并超越地域空间,成为一种中国经验模式。

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枫桥经验”植根于基层和群众中间

岁月更替,“枫桥经验”踏歌前行,其“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本质特点始终未变。

在浙江,“依靠群众”被视为平安建设的动力源泉。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枫桥经验”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这期间,发源于舟山市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应运而生。

整个舟山市,被分成2464个“网格”,所有居民“定位”在单元网格中。以网格为单位,组建管理服务团队,团队里有乡镇干部、社工、民警、教师、医生等。通过信息化手段,将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向最末端延伸。

当地老百姓说,以前有困难不知道找哪个干部,现在有了网格服务队,不用我们去找,他们就先来了。

一个个网格,组成了一张覆盖舟山城乡、伸向每家每户的“大网”;一张张管理服务“大网”,打破城乡藩篱,网罗民声,化解民忧,为民服务,筑牢平安建设的根基。

这个基层典型渐渐上升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宝贵经验,形成长效机制。目前,全省村(社区)共划分11.76万个网格,组建管理服务团队19.8万支,构建起为民服务之网、平安建设之网、感情沟通之网、民意会聚之网。

杭州市推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片组户联系”制度,设立民情直通车、分发“民情联系卡”、建立为民服务队等多种形式的联系服务方式;衢州市在农村(社区)全面推行了“建立民情档案、深化民情沟通、实行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制度”;松阳县401名驻村干部亲手绘制“民情地图”,在绘制地图中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矛盾……

这期间,诸暨市以人民调解为基础,整合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资源,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涉及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消费维权和婚姻家庭等6个专业调解委员会,与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以及民间组织参与的调解室联袂合作,将矛盾化解于无形之中。

学习“枫桥经验”,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不断激发,创新做法层出不穷。

杭州市上城区老人自发成立 “和事佬”协会,专做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的事,以“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的实践特色,被誉为“枫桥经验”的城市社区版。

义乌市首创工会维权机构,落实维权经费,健全维权网络,建立维权队伍,积极为职工说话、替职工撑腰。

发源于武义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成为中国乡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样本,并为全国立法工作提供了借鉴。2010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后的这部法律明确,“村应当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

蜚声省内外的温岭“民主恳谈”也是充满乡土气息的基层创新典型。1999年,温岭市松门镇基于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考虑,举办“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教育论坛”,邀请村民和乡镇干部就村镇发展的重大事项平等对话、公开讨论、商讨对策,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效。这一民主恳谈机制迅速推广到政府机关、乡镇企业,并衍生出民主评议制度。之后,温岭市新河镇受此启发,创造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协调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还把民主恳谈方式引入人代会,让民众参与公共预算的审核和监督。

把维护社会和谐建立在牢固的群众基础之上,让群众成为促进平安和谐的中流砥柱,以人为本的“枫桥经验”始终植根于基层和群众中间。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