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齐了章,也跑断了腿。”这句对漫长审批过程的形容虽是“戏言”,却也反映出群众对于审批流程繁琐、耗时较长的不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建议,在全市梳理出10个较突出的问题。“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过多、程序繁琐”位列其中。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了压缩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时间,市发改委即将开始启用新的信息受理系统,让企业的项目材料能够在受理窗口和后台业务处室间及时送达;而各个部门之间同步进行的“并联审批”,则可以将审批周期缩短2至3个月。
受理审批一秒钟传回处室
伴随着“嗒嗒”的脆响,电脑屏幕上的软件被双击打开,弹出一个蓝底白字的窗口界面——“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理大厅办公系统”。上午9时,市发改委投资处工作人员王冰来到位于枣林前街的中环办公楼窗口服务大厅,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上的信息系统。
窗口前,来自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许明正在递交项目资料。接过材料,王冰直接进入系统的“事项登记”界面,将申请事项、行政类型、项目编码、负责人等信息一一对应键入电脑。最后,还得选择上“主办处室”。
“大厅这套系统,已经独立使用了很长时间,下一步将和发改委内各处室电脑系统完全联网,只要是窗口受理完毕,相关处室就会立即收到电脑上的通知。”话音未落,王冰点击了电脑系统里的保存按键。
“未来信息系统完成联网之后,在复兴门附近的发改委办公楼里,相关处室的电脑上会闪烁图标,提醒他们尽快处理项目审批。”王冰说。这意味着,前端接件窗口和后端的办事处室之间,通过信息系统将形成真正的“无缝连接”。
要是搁在以前,对接的速度可没这么快。
“以前是纸质的通知单,得统一送回委里,再分发到各个处室,怎么也得一两天时间。”王冰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