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官本位”仍须努力

破除“官本位”仍须努力

核心提示:官员权力过大、“灰色”利益过多,缺乏有效监督而引发的官场“富营养化”是催生“官本位”意识的关键因素。破解“官本位”意识,是一项复杂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常抓不懈。

“官本位”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长期、多方面的,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及其制度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从当前实际来看,官员权力过大、“灰色”利益过多,缺乏有效监督而引发的官场“富营养化”是催生“官本位”意识的关键因素。

破解“官本位”意识,是一项复杂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常抓不懈。当前,关键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权力结构。一种权力结构,如果本身配置不合理、不科学,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甚至产生畸形,就很难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加以规范、有效管理。科学配置权力,优化权力结构,重在三点:一是科学“分权”。要适当分解行政部门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使决策职能、执行职能、监督职能由不同部门相对独立行使,努力形成不同性质的权力既相互制约、相互把关,又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结构,最大限度地防止权力独揽和权力滥用现象发生。二是科学“厘权”。公权力与其他市场主体争夺利益,就会丧失主持公正的能力。要围绕权力归属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界定权力职能,明晰权力边界,使公权力成为有限的权力、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使公权力真正成为“公共”而非部门的权力。同时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越来越发挥作用,让社会组织在管理中越来越发挥作用。三是科学“控权”。按照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原则,建立决策跟踪、问责、纠错和反馈机制,从“重权轻责”向“慎权重责”转变,防止有利可图的争着插手,无利可图的相互推诿。

健全反腐败机制,打造关住权力的“铁笼子”。“官本位”的本质是“权本位”,是对权力的崇拜和权力使用的异化。权力是柄双刃剑,仅靠自我约束,缺乏有效监管,就易于滋生贪污腐败。不科学、不完善、不到位的权力监管机制是“纸笼子”,关不住权力这只猛虎。把权力关进“笼子”里,首先就要打造一个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铁笼子”,坚决斩断“权力——利益”的链条。一是完善用权的防范机制。深化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丰富民主形式,扩大民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强化滥用权的惩戒机制。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惩治腐败、教育干部的重要手段。适当加大惩戒的力度,对贪官污吏保持恒常不变的强大威慑力,坚持有贪必反,既打“老虎”,又打“苍蝇”,从总体环境上形成不敢腐败的氛围。三是健全用好权的监督机制。要为社会各阶层提供利益表达的制度平台,努力建构起反应灵敏、沟通快捷、运转高效的利益诉求机制,真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