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什么是群众路线?《党章》里说,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就是党对群众路线的概括。
回顾党的90多年历史,可以讲出很多我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故事。
抗战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华侨为祖国捐款。因为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前途并没有多少信心,他决定带一个考察团回国去看一看。1939年冬,他发起组织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考察的目的地是重庆和延安。
在重庆,蒋介石隆重地接待了他,一顿饭花了上千大洋,这令陈嘉庚非常心痛,同时也看到了蒋介石的独裁作风和国民党官僚的奢侈生活。1940年5月到延安后,情况则完全不同。毛泽东在办公室兼住所的窑洞里接待了他,并设宴款待。毛泽东请他吃饭的那天晚上,一张桌子上坐了十个人,没有桌布,只好用四张白纸充当,结果一阵风把白纸刮掉了,只好光着桌子吃饭。饭是四个菜,那天还特意加了一个好菜——炖鸡肉。毛泽东讲,“这是你今天来了,我们特意给你加的菜。邻居老乡听说我来了一位重要客人,把家里的一只鸡送来,让我招待你。”
陈嘉庚在延安住了八天。在这八天当中,他到处走,到处看,听了毛泽东、朱德的介绍,特别是和那些从厦大、集美、南洋来延安的青年的交谈,使他对延安有了新的认识。他把所见所闻跟国民党比较后说,我没到延安的时候,对中国的前途非常悲观,认为中国的救星尚未出世,或还在学校读书,其实此人已经四五十岁了,而且做了很多大事,此人现在延安,他就是毛泽东。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有一次陈嘉庚问毛泽东,外面报道说延安有十多万军队,在哪儿呢?毛泽东指着田里干活的人说,他们拿起镢头是老百姓,扛起枪就是兵,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就在陈嘉庚到延安前十多年,另外一个人也对共产党非常看重,这个人就是孙中山。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宣告成立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大党,而是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党。那时全国的政党有二三百个,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政党有明显的不同,它除了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外,它所提出的纲领和目标,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前途。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是“有无群众观点”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深入到群众当中,做群众工作。它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2年的中国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大罢工,以及后来的省港大罢工,党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孙中山就是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这个优势,才决定跟共产党合作。国共合作后,北伐战争的胜利,大革命的胜利,跟共产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是密不可分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毛泽东在井冈山,搞了井冈山的土地法,后来搞兴国土地法,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有了土地,老百姓有了活路,所以拥护共产党。
长征开始后,蒋介石说要让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族居住地区。由于红军模范地执行了少数民族政策,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红军得到了彝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在彝族同胞的帮助下,顺利地通过了彝族聚居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利用彝汉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隔阂,以阻止红军北上的阴谋。长征历时一年,经过了11个省,到陕北的时候虽然只剩三万人,但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每到一处都在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动员群众参加红军,所以红军一边是牺牲了人,一边又得到了不断的补充。经过一年多时间,我们到达陕北的时候,沿途经过的十多个省,革命的种子已经播下去并生根开花,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延安时期,共产党能够大发展,与深入群众,做群众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促进国共合作,推进国民党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一个决定因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