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践行群众路线二三事 (4)

毛泽东、邓小平践行群众路线二三事 (4)

核心提示: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成功经验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老百姓不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交公粮太多”

还有一次,1941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议,讨论征粮的问题。那天正下着大雨,会议室被雷击了,坐在会议室大柱子边上的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当场被雷击死。事情传出去后,有老百姓就说,老天爷为什么不睁眼,咋不把毛泽东劈死呢?事后保卫部门把这件事情作为反革命事件来追查,被毛泽东知道了,这个农民的话引起了毛泽东的思考。后来毛泽东在谈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说,1941年,让边区老百姓出20万担公粮,还要运输公盐,负担很重。我调查了一下,他们不满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公粮太多,老百姓不高兴。我们要反省一下,研究研究我们的政策。1941年是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因为蒋介石把根据地的军饷断了,胡宗南的部队又包围了边区,而且不断地骚扰边区,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我们经济上不够用。再加上当时面临着严重的自然灾害,边区特别困难。因为胡宗南的部队要包围边区,于是王震的部队被调到绥德来,这样一下子要养很多兵,怎么办呢?就要征收公粮。边区很穷,老百姓也很穷,再让老百姓承担20万担公粮,负担确实太重。毛泽东说,老百姓说那样的话,不是对毛泽东有仇,而是确实负担不起。

毛泽东思考了这个问题后,没有追查这件事情,而是作出了两个决策:一是大生产运动,一是精兵简政。因为大生产运动,才有了王震部队开赴南泥湾屯垦和边区人民从上到下的全民大生产运动。毛泽东自己带头在杨家岭门口开了一块菜地浇水种菜,周恩来、任弼时亲自参加纺线。周恩来是纺线能手,任弼时得了第一名,朱德自己种地,种出了一个特别大的冬瓜,成为大生产中的模范。

“我们的确有官僚主义,要发动伤病员给我们提意见”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这年的正月十五,延长、延川、宜川三个县200多个伤员要求到延安请愿,去见毛主席。这些伤员所住的医院是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成立的,主要住的是长征中和抗战初期负伤的一些伤病员。在当时,医院医疗条件很差,缺医少药,生活设施简陋。再加上有些伤员是南方人,不习惯北方的生活,以及医务人员态度生硬,对伤残病人关心不够,有的伤病员就不愿意在这里生活,要去延安找毛泽东反映问题。

当时两延河防司令是何长工。何长工一听,200多个人要到延安找毛泽东,这还了得,就去做工作。毛泽东听到这个事情后说,这些同志过去流过血,对革命有功,现在残疾了,没有伸手要什么,就是要求我们改进工作,他们是好同志。毛泽东还说,这件事,我们没有做好,我们的确有官僚主义,要发动伤病员给我们提意见,动手术医治这种官僚主义。

毛泽东专门找来何长工,商量怎样改进医疗状况。他还特别提出,这个医院的名字不好,“残废医院”这个名称对伤病员人格不尊重,建议把医院名字改成“荣誉军人教导院”,任命何长工为总院长。之后,延安专门召开了荣誉军人教导院工作会议,派了60多位伤病员参会,其中30多位是这个医院的。毛泽东在会议上专门讲话。同时,毛泽东还针对伤病员的具体情况,让周恩来负责同国民党方面联系、交涉,允许一些南方来的伤病员回老家去,把他们照顾好。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