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是集体智慧的产物。毛泽东是主要创立者,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他把群众比作真正的铜墙铁壁,这种铜墙铁壁,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他把共产党和人民比作种子和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他还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比作鱼和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所以,毛泽东在领导创立革命根据地时就强调,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力量外,还要负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他甚至把做群众工作跟打仗的比例设定为10:1,用1分力量打仗,就要用10分的力量去做群众工作。
毛泽东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工作,20世纪30年代搞过寻乌调查和才溪调查。他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讲到,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他说得非常具体,包括妇女下地干活会不会犁地,要教妇女犁地,小孩读书,木桥太小怎么办,等等。他强调,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一点也不能忽视,一点也不能看轻”。
在红军时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规,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军向井冈山挺进。出发前,毛泽东想到了红军在行军路上饿急了到群众地里挖红薯吃的情况,随后就宣布了几条行军纪律,要求官兵“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是三大纪律的最初由来。到了10月下旬,部队要上井冈山了,毛泽东想到要上山,必须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必须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就宣布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同年12月,毛泽东又针对部队在打下茶陵县以后有人告密、部队失败的情况,提出革命根据地的三大任务:第—,打仗是第—任务;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要做群众工作。
六项注意是怎么来的呢?1928年1月,毛泽东的部队从遂川分兵下乡做群众工作,毛泽东宣布了六项注意:还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伕、请来伕子要给钱,不打人不骂人。4月,毛泽东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并且毛泽东要求部队早晚点名的时候,党代表必须重申一次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随着红军不断转战和群众工作的实践,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内容不断发生变化,到后来六项注意专门加了两条,洗澡要避女人,大便要找厕所,最后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毛泽东在工作中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一次,毛泽东发现有战士在群众地里吃苞谷,就把这些战士叫来批评教育。之后他亲自找来一块竹牌子,上面写好字插在地里,上书:“因为我军战士饿肚子,为了充饥,把你的苞谷吃了,违反了纪律,现把2元钱埋在地里,请收下。”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