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批评了“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执行隔座山”的问题。对这一点,我体会尤深,心得颇多。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早已写入了党的章程。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当了然于心,融会于心,并贯穿于工作全过程。“调查研究隔层纸”,主要是与普通老百姓“隔层纸”。这层纸是隔心纸,它隔住了党与群众、干部与群众的心。久而久之,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远,干部离开了群众,群众也就离开了干部。由“隔层纸”发展到“两张皮”,由“鱼水关系”发展到“油水关系”。轻视群众,脱离群众,循环累积,险象环生。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调查研究隔层纸”,必然逐级失真、逐层放大,最终导致“政策执行隔座山”。公共资源具有有限性。配置有限的公共资源,门道多、学问大。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好有限的公共资源?这是一个一直在拷问着政策执行者公心、良心的大问题。分配不公发轫于“一次分配”,加剧于“二次分配”。“二次分配不公”也就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公,这是当今中国政策执行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甚至将面向群众的普惠性政策资金也截留挪用,老百姓看得见政策,得不到实惠。在许多时候,老百姓的权利遭强势力量挤兑而丧失。在政府办事,“前门”办不成,“后门”没关系。老实人能够走的路越来越少,老百姓的生活难上加难。“政策执行隔座山”,不是因为执行力不足,而是因为执行力严重扭曲;不是因为“本领恐慌”,而是因为“心思不正”。这座山,是利益之山。不少情况下,群众听得见好处、看得见好处,却得不到好处,或者所得好处被大打折扣。老百姓面对执行力扭曲,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长此以往,党群干群关系疏远,渐行渐远,也就“顺理成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调查研究是制定政策、改善工作的起始点,也是实践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起始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调查研究,好比是千里之行的“最初一公里”。走好这“最初一公里”,至关重要。各项工作都需要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好、做扎实。调查研究环节,决不能做样子、走过场。调查研究者一定要有空杯心态,虚怀若谷,倾注真心,倾听群众意见。要善于在调查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是先入为主,按照成见安排调查。群众的生活真实而复杂,群众的表达生动而具体,群众的意愿朴素而恒久。要学会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深入第一线,不光要“身入”,更要“心入”、“脑入”,用心灵去解读群众那些直截了当的语言,让这些语言所道出的心声“入心”、“入脑”,并逐一转换成规范的政策性语言,实现与政策法规的“无缝对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