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积习的“冰冻层”心理机制(2)

“四风”积习的“冰冻层”心理机制(2)

核心提示:一些官员面对“权威”和真实自我的冲突,采取了“病态自负”的伪解决,然后又把另一个伪解决加在这个伪解决上,一个个地重叠起来,就产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官僚主义是“病态自负”的产物

为“病态自负”所驱使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卓越”,他已意识不到与事实的关联性。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理想”本身,而其他的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与实际的疏离,使得他的“理想形象”像纸房子一样不真实,也一样脆弱,任何微弱的风都能吹倒它。所以,“病态自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回避”。

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较极端的例子是“大跃进”时的粮食亩产几万斤的荒谬,如果说那么多的官员真的不明白,今天看来,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但是,如果熟悉当时“比谁的卫星放得更高”的特定时代背景,就不会感到奇怪。

尽管正常思维的人看来,选择性的“无知”荒谬绝伦。但从“病态自负”的角度来看,选择性的“无知”出至他内心的真实需要,非但不荒谬,而且是符合内在的逻辑性的不二选择。“自我理想化”的根基是虚构和幻想,是十分岌岌可危的,就像冰块经不起阳光的照射一样,经不起与实际的接触。正由于面临的巨大危险,他对实际情况怀有极大的恐惧。在实际情形中,他是那样的脆弱,不堪一击。

面对来自实际情况的巨大威胁,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调动起浑身解数来打一场壁垒分明的“理想化自我”保卫战:符合“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必须大力宣传,而有违“理想化”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坚决打压。他之所以喜欢讲空话套话,是因为空话套话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正确废话”,能够显示他的“一贯正确”;他之所以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报纸电视记者前呼后拥,是因为这样能确保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能够过滤掉有害的“实际情况”;他之所以高高在上,会山文海,是因为远离下层,隔绝真实,才能给他以安全感……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痛痒,是“病态自负”必然导致的选择性无知。只有官僚主义才能筑起保卫“自我理想化”的堡垒,也才能使他披上防护来自现实威胁的盔甲。

形式主义植根于“对权威的服从”

有了官僚主义的主子,就必然会产生形式主义的奴仆。反过来,形式主义的迎合又为虎作伥,助长了官僚主义的泛滥。为什么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形影相随、密不可分呢?

西方有个著名的“米尔格拉姆实验”。这个实验揭示出“对权威的服从”:当个人进入权威系统后,会有一次心理重组的过程,“我”不再是能够按照个人意识行动的“我”,而是权威的“代理”。在这个代理状态下,“我”不再从人性的角度关注行为的正当性,而只关注如何达到权威对他的期望。

责任编辑:刘萌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