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党的信仰建设(2)

浅论新时期党的信仰建设(2)

核心提示:人的信仰,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价值的最高信念,在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中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对个体来说,它是个人行为方式的根本支撑;对民族来说,它就是构成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柱;对国家来说,它就是建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核心。

社会信仰缺失的原因

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进入到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形成一种自动的市场调节力量,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是当我们为之喝彩的时候,又不无遗憾地发现,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负面影响下,有些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侵害国家和其他个体利益,导致一些社会丑恶现象也伴随而生,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某种不公开的共识,物欲的追求与实现成了很多人的精神原则和驱动力,金钱和权力变成了“世俗的”上帝,精神空虚和社会准则失范。

思想领域多元化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使社会经济成分呈现多样化。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利益主体存在的现实,自然会出现多种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社会思想、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随之滋生蔓延,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公开抗衡,弱化我们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入世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又处在社会转型和国际公认的高风险期的重合时期,各种观念和认识之间的矛盾斗争异常激烈,这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③

官员贪污腐化行为的危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本性。权力部门淡化了执政为民意识,脱离了人民群众,以权谋私现象较为常见,党员干部淡化了廉洁自律意识,丧失了理想信念,为政不廉现象司空见惯。他们或见利忘义,贪污腐败,中饱私囊,追求生活的荣华富贵;或为出政绩,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追求职务的快速升迁。但是却忽视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和党的信仰建设,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信仰载体的存在视而不见。这些行为,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心,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消弱了党的信仰建设,使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仰逐渐缺失。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