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公民参与研究述评(4)

近十年国内公民参与研究述评(4)

在关注公民参与过程的同时,对参与过程中不同行动者策略和行为的研究也是现有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公民参与案例涉及多个方面的利害相关者,包括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民等,不同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和行为是不同的。[45]显然,剖析与公民参与过程直接相关的政府与公民行为是更为重要的研究议题。从政府主动发起的公民参与案例来分析,首要的问题在于政府为什么允许公民参与?一些研究指出,政府让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对政策质量的追求远低于对决策合法性的追求,[46]开展公民参与更直接的原因来自于政府面临的危机困境,[47]或者是应对上级政府的绩效考核。[48]在这种情况下,从公民角度看,虽然公民参与体现了某种公共性,但在参与过程中公民的参与热情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公民参与更多的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49][50]审视公民推动的公民参与案例可以看出,公民参与的维权性更为突出,政府与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策略性选择特征。

(三)理论取向与实践导向

已有研究对我国公民参与实践的分析大都以西方的理论作为指导。尽管有些研究并没有明显的理论意识,但总体来看,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兴趣点与关注点,现有研究可分为三种理论取向:参与式民主、参与式治理和社会资本,每一种理论取向对应着不同的实践导向。

1.参与式民主。参与式民主理论取向的研究继承了政治学领域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实践导向聚焦于政治层面的民主政治建设。王锡锌从参与式民主的理论视角对当代中国兴起的公民参与实践进行了解读,指出公民参与作为行动中的民主,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尤其是微观层面的民主起着建设性的作用。[51]朱德米基于对宁波市城市管理中的公民参与个案分析认为,公民参与案例有可能丰富并深化协商民主理论的发展,并进一步完善中国政治发展的选择项。[52]张紧跟从几个典型的公民参与案例中分析了公民从维权抗争到政府与公民协商对话的转变,指出这种转变开启了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新思路,有利于民主的落实与制度化参与渠道的完善。[53]事实上,共和主义传统的参与式民主理论十分强调公民参与的作用,并将公民参与视为实现民主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从对公民参与的功能分析中可以得知,公民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决策民主化的功能。

2.参与式治理。参与式治理理论取向的研究则发展了行政学领域的治理理论,实践导向更关注于行政层面上的政府执政方式改善与政策制定的多元化主体参与。一些研究从地方政府治理的角度对发生在不同地区的公民参与案例进行了分析,认为公民参与过程中政府增加了对公民偏好的回应,是一种“善治”的表现。[54][55][56]从国内公民参与案例中可以看出,公民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政府管理与政策制定的重要环节。例如,浙江温岭的参与式预算改革,改变了原有的政府为单一决策主体的决策方式,将普通公民纳入预算决策中来,扩展了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57]从实践角度来看,政府原有的执政方式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愈来愈不适应,缓解政府的执政困境,需要寻求新的改善渠道,而公民参与则成为地方治理的新技能与新策略。[58]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