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懂得“七会”

领导干部要懂得“七会”

核心提示:常听一些领导讲,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官越来越不好当了。领导干部“用心讲话”,才能情真意切,声声入耳、句句暖心,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听者共鸣,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愿意听。

常听一些领导讲,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官越来越不好当了。在网络上还曾看到一位县级领导把当官比喻成“在鸡蛋上跳舞”,形象地说明了现在的官确实不那么好当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群众的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越来越强,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进步的表现。笔者认为,领导干部要懂得“七会”。

一要会做人。做官先做人,好的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是品德好的人。《左传》中讲,人生有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把“立德”放在首位,就是思想品德要高。司马光曾讲,“德者,才之帅也”。凡是被查出问题的领导干部,大多数在道德上都存在问题。党中央在干部选拔问题上一直强调“以德为先”,足以说明德的重要。因此,做一名领导干部,首先是要立德,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至真、至善、至美。其次,要讲诚信,要言行一致。三国时的刘备,诸葛亮情愿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关羽、张飞甘心为他赴汤蹈火,为什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敬佩刘备“仁义、诚信”的人格。领导干部要以诚取威,让群众对你因信而服,因服而随。信誉本身就是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

二要会思考。思考能力是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判断力等组成的综合能力。领导干部不能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定要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多思考、常思考、会思考。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学历、经历、年龄都差不多,但工作能力和思想水平却相差很大。有的领导在一个地方工作多年,对工作却没有自己的思路和见解,工作也没有什么起色。分析原因,还是缺乏思考所致。

三要会干事。领导干部要会干大事、会解难事、会办新事。 近些年,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盲目发展,瞎折腾,干了一些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群众怨声不断的“形象工程”,后患无穷。当然,领导干部也不能走极端,只想当“太平官”,为了不出事,整天碌碌无为,不思进取。领导干部要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少办一些“锦上添花”的面子工程。领导干部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要具有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积极创新,勇于尝试。

四要会反思。反思就是找问题,找差距,这是领导干部保持清醒必备的武器。学会反思,主动反思,体现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是促进干部成长的有效途径和成功的“催化剂”,也常常是解决难题的“钥匙”。有时领导自我感觉挺好,但与群众的要求总是有差距。因此,事情做完之后要多多反思。同时,领导干部绝不能因为工作没干好就找下属的原因,把责任推到下属身上。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意思是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倘若一个领导干部面对问题和过失还要“掩饰”,对责任“退避三舍”,不仅会失去民心,而且会自毁前程。

五要会自律。自律是为官最基本的要求。领导干部不管身居何职,都要加强自律,在任何时候对法律、纪律都心存敬畏,时时处处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明代吕坤有句话很形象,他说:“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欲壑难填”这个成语,充分说明了欲望的可怕之处。观当前社会,绝大多数出问题的官员都是因为欲望太多,被各种各样的欲望拖下水的。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欲望,真正做到“慎终如始”,切实构筑起坚强的思想道德防线。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