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2)

浅议坚持群众路线的意义(2)

核心提示:历史是面镜子,正确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事关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反之,对经验和教训两方面把握不准,就会导致思想糊涂、行动盲目的结果,应该坚持的没有坚持,应该抛弃的没有抛弃,从而损害执政能力和水平,最终危及执政地位。

三、民主清廉的共产党政权极大地吸引了广大青年

20世纪30年代后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成为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和全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典范,展现出诸多与国民党政权不同的新特点、新风貌,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老百姓发自肺腑的歌声真切地表达了对党和民主政府的由衷爱戴。广大进步青年络绎不绝地奔向延安。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来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但是却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从沦陷区、国统区不惜舍弃一切、甚至生命,奔赴延安。其中有一部分甚至是宁愿抛弃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毅然脱离国民党阵营、奔赴延安的国民党党员、三青团员或军政特工人员。

相比之下,人们对蒋介石、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对国统区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早已深恶痛绝。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国内外记者、友好人士访问参观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就有7000多人。当看到共产党人是一群以拯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为己任、以创造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崭新社会为目标,而且为之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一切的社会精英、民族脊梁,他们终于从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1940年5月,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重庆后来到延安。延安和重庆的强烈对比,使他由衷地赞叹道:“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四、群众路线关系党和政府的前途命运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军事考察组结束延安之行,曾经向宋美龄盛赞中共治下的延安新风。宋美龄听后不屑地说,那是中共还没有真正尝到权力的滋味儿,此言警醒着走向全国执政的共产党人。新中国建立已经60多年了,执政党不能仍然“啃老本”,总是以取得60多年前的战争的胜利来取得人民的信任,也不能总是拿“带水分”的经济指标和不切实际的收入数字来做宣传,而是要通过发展经济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衣、食、住、行等实际生活水平和政治权利的提高,从而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尤其堪忧的是,执政党的某些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不但没有很好地代表群众利益,而且常常与群众的利益相冲突,不时损害群众利益,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存在突出问题和尖锐矛盾。

综括言之,群众路线不仅仅是属于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范畴,也不仅仅是工作作风,实质关乎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稳固和是否能够长期执政。人民群众总是会用自己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选择,只是不同的时期有差异,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有很大差异。在革命年代,中国人民用生命与热血选择了共产党,这是确凿的历史事实,但是,共产党能否在执政年代仍然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其中能否像革命时期那样把群众看得高于一切,至关重要。

历史是面镜子,正确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吸取失败教训,事关执政党的兴衰成败。反之,对经验和教训两方面把握不准,就会导致思想糊涂、行动盲目的结果,应该坚持的没有坚持,应该抛弃的没有抛弃,从而损害执政能力和水平,最终危及执政地位。以史为鉴,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与共产党赢得政权以及20多年前苏联共产党的垮台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一个政党把人民群众放在什么位置,人民群众就一定把一个政党放在什么位置。

在古希腊神话里,英雄安泰是大地母亲的儿子。只要身体不离开大地,他就拥有无穷的力量,就能够所向无敌。共产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脱离了人民群众,就有遭遇失败的危险。对于执政党而言,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以及能否很好地坚持群众路线,是需要从上到下严肃认真思考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的重大问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