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视域中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4)

全纳教育视域中的留守儿童教育研究(4)

三、留守儿童教育全纳化的实现路径

公平和平等是全纳教育的精神内核,消除教育排斥现象是全纳教育的目标。消除留守儿童教育排斥现象是保障留守儿童享有公平和平等的教育权利,以及实现留守儿童教育全纳化的根本出路。这需要从教育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而共同改进。

从宏观层而来讲,国家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中国长期实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之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城市中心的发展格局。2008年10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而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国家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城乡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发展的差距,增进城乡之间的流动和互动。一方而,只有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才会逐渐打破城市中心的发展格局,同时,农民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才会逐步被消除,农村和农民的经济状况才会得到改善,才会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补充到农村教育中来。另一方而,只有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会普遍化和经常化,尤其是能够加强城乡文化之间的互动,增进城市市民和农村农民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文化上的割裂和隔膜。同时,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必然会逐步缩小,优质教育资源会逐渐补充到农村教育中去。

从中观层面来讲,学校管理要增强人文性,实施“以生为本”管理模式。如前所述,量化管理是当前中小学惯用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然而,在制度化的学校环境中,“学校推行的量化管理、规范管理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而不是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即便是为人服务的制度,很多也是为教师服务的,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会为了完成任何去工作,而缺少教育责任意识,尤其是为学生全而发展负责任的意识,而导致学生的感受和需要得不到关注和满足。特别是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亲情缺失,情感相对比较脆弱,在学校生活中他们需要获得来自教师的更多的安慰、鼓励、信任和支持。因此,学校管理要增强人文性,实施“以生为本”的管理模式,把学生的全而、健康发展放在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内容和手段的制定要以促进学生的全而、健康发展为目标。一方而,需要学校弱化考试竞争氛围,关注学生的全而发展,尤其注重考核教师在学生道德、情感、心理等方而的付出和努力。另一方而,需要学校创造关注全体学生发展的氛围,对特殊学生群体给予特别关爱,如建立留守儿童教育中心等,及时发现和满足这些儿童的特殊需要。

从微观层而来讲,教师要增强全纳教育意识,提升自身教育修养。教师是全纳教育的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教师的素养决定了留守儿童教育全纳化的落实程度。一方而,教师要增强全纳教育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同等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是学生的基本权利,也是全纳教育的基本精神,教师不能够剥夺任何一个学生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的权利。另一方而,教师要认真钻研、掌握全纳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具有敏感性,能够换位思考,快速觉察和判断学生成长和发展中出现的特殊问题和特殊需要,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及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