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优势互补,增强服务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该县为确保“公共服务职能增力度、服务能力增水平、服务质量增效率” 的工作目标,在工作中,充分挖掘和发挥该县人力资源市场的特点和优势,并不断扩充完善,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化的服务品牌。
相互借鉴,功能互补。在工作中,该县按照人力资源市场和人才市场服务高端人才的先进做法,创造性地运用于技能人才的就业服务;学习和借鉴外地劳动力市场对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先进工作经验,更好的帮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依靠和借助县、乡、村(社区)三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功能的优势,切实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重大任务引入街道社区,发挥基层平台的基础性作用。
相互促进,工作互补。首先,在工作思路上相互融合。该县将人才服务单位领导包片帮扶模式和就业服务中的三级服务平台相结合,一方面领导干部亲自负责,另一方面安排专人负责到底,确保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100%就业。其次,在工作领域上形成合力。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相关工作做好做到位,进一步完善 “人对人,点对点,表对表”的实名管理制度,实现了宜丰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程管理。第三,在工作方法上相互促进。在县人力资源市场切实做到服务功能、服务流程、服务手段全配套,实现服务质量和效率大提高的目标。
相互联通,职能互补。该县按照统一规划的要求,对县乡两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的服务功能进行了优化组合,始终把建设科学、规范、标准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为基础性工作,着力在建设县、乡镇、行政村三级服务网络上下功夫。 建好县级服务“大本营”。先后投资1300万元建成了5000平方米的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其中县人力资源市场安装146平方米电子屏,配备18套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建设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培训教室。筑牢乡镇平台“桥头堡”。近年来,乡镇一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承载的任务与日俱增,该县从解决人、财、物力入手,在实现乡镇服务所垂直管理的基础上,县财政负责人员经费,每个服务所办公经费每年不少于3万元;乡财政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场地均在80平方米以上。夯实村级网络“辐射点” 。为抓好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终端建设,根据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状况等因素,设立村(社区)级公共就业服务站,毎村(社区)配备1至2名协管员,负责网络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村(社区)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点的建立,促进了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的全覆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