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与群众路线(2)

井冈山、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与群众路线(2)

核心提示: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把和人民群众共甘苦、共命运,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准则,并充分尊重群众。

经验提升:开展群众路线工作的历史经验

这一时期,党在开展群众路线各项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一是正确的思想指导伟大的实践。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是我党开展群众路线的基础。1933年11月,毛泽东等同志深入长冈乡、上杭才溪乡等革命根据地,调查当地的“扩红”、优待红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等情况。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工作成果,更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能作出及时调整,以保证群众工作的正确开展。1929年6月,在根据地土地革命过程中,党制定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政策,得到了闽西、赣南各地的响应,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二是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重要保障。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和团结人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分化瓦解敌人,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启蒙人民群众的民主革命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如1929年1月,红四军散发了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这个口语化、平民化的布告让普通群众感到亲切自然,便于群众背诵、传播。三是严格的纪律约束是前提。当时党领导工农红军的主要任务是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由于兵源复杂,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经过政治训练,要有严格的纪律约束。在党的领导下,工农革命军时时、处处模范地遵守群众纪律,对于团结人民群众,加强工农革命军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也留下了一些历史教训。一是不充分信任群众,革命就不能顺利开展。党在早期的革命过程中,很多革命者对革命道路的认识还比较幼稚,不信任群众,认为向大中城市进军是革命唯一正确的选择。三大起义失利后,途中出现了大量的脱队、反水现象,一些人之所以迷失了方向,主要就是没有看到革命背后坚强的群众后盾。二是不制定正确的土地政策,革命难以成功。在土地政策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党内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右的倾向,只注意和国民党合作,忘记了农民;另一种是“左”的倾向,只注意工人运动,忘记了农民群众。两种倾向都脱离了中国实际,使革命事业遭受了挫折。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