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君:“风生水起”兴通榆(4)

孙洪君:“风生水起”兴通榆(4)

核心提示:总投资230亿元、装机容量达23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三一风电产业园、华仪风机制造、双吉机舱罩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相继建设生产……4.5亿立方米的新水使占向海湿地总面积三分之二的旧湿地、两座干涸多年的水库及众多干涸泡塘获得了新生,新生成湿地面积370平方公里,十年九旱的通榆县焕发勃勃生机……风生水起的塞外东北县城——通榆县的猛然发力、迅速发展,引起了世人关注的目光,赢得了百姓的欢欣鼓舞。今天的通榆之所以能“风生水起”,与一个人努力分不开。他就是吉林省通榆县县委书记孙洪君。

水润通榆正当时

通榆县气候地理条件特殊,十年九旱是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由于生产生活对地下水长期过度的开采,造成了通榆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岌岌可危的局面。严重的缺水现状,使通榆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极度匮乏。

孙洪君从上任县长之时,就开始谋划实施解决水的问题,破解这一制约通榆发展的重大瓶颈,直到担任县委书记一年之后,孙洪君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紧紧抓住国家水利政策性投入加大及连续两年丰水年景的难得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综合实施“七大治水方略”,取得了治水兴水战略的重大胜利,使水的问题不仅不再是制约通榆发展的瓶颈,反而成为促进县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方略之一:引进外来水,扩充水总量。实施“引洮分洪入向”和“引霍入向”工程,共为向海湿地及水库供水3.2亿立方米,使向海湿地日渐水草丰沛,生物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得到恢复和发展,本已多年不见的东方白鹳、大鸨、白鹤、白头鹤等珍稀物种又重回向海湿地。他全力推进“县城供水”工程,将哈达山水利工程的支流水引入通榆县城,作为城市用水。目前,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预计将于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

方略之二:滞留过境水,洪水资源化。实施文牛格尺河洪水资源化工程,目前已滞留洪水2000万立方米,形成了20平方公里的丹江湿地。启动实施霍林河治理工程,治理霍林河225条堤坝及235公里河道,彻底解决3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内的乡镇村屯防洪问题,预计于2014年初开工建设,2015年10月竣工。

方略之三:贮存地表水,优化水环境。提前启动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在全省河湖连通工程没有开始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投入、民间垫资等方式提前启动工程实施。目前已实现3个水库和6个泡塘的蓄水。实施涝区治理工程,庇护50万亩农田实现稳产高产,变涝区为丰产区。

方略之四:持续供应水,补水有保障。完成了向海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了水库东西库桥闸连通项目,实现了洮儿河与霍林河的水量调剂,成功建立起向海湿地应急供水机制,为向海湿地保持生态平衡吃了一颗“定心丸”。

方略之五:保护地下水,维护水安全。一是强化执法监管。严格控制开采三系水,保证合理使用和有效保护有限的地下水资源。二是加大保护力度。切实加强企业污水排放管理,确保地下水免受污染。三是提高城市饮用水标准。准备引进先进的管理机制、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使城市自来水达到可以直接饮用的最高标准。

方略之六:节约使用水,避免水浪费。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二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县25万农民群众全部喝上了安全卫生水。与此同时,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

方略之七是利用循环水,水源可持续。一是排水实现雨污分离。建设了雨污分离排水管网系统,保证了水体及土壤不被污染。二是污水实现循环利用。在全省县级行政区域中率先建成了日处理能力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今年又将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2万吨,努力实现水资源良性循环利用。

通过“七大治水方略”的实施,通榆水环境恢复到了1970年以来的最好状态,全县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得到了充盈有效的满足。着眼未来,本着“生态向前看、发展向后看”的基本要求,孙洪君坚持要再辛苦个三到五年,努力让通榆的生态环境恢复到改革开放以前。

生态经济谱新篇

担任县委书记,真正主政通榆之后,如何把通榆这篇文章做好,是孙洪君必须思考并回答好的最大命题。如何才能走出适合通榆自己的路?首先,他认为必须冷静思考,理性把握,充分认清通榆是什么、要什么、怎么办?

“通榆的发展,不要黑色的GDP,更不要带血的GDP。通榆的发展,是要我们的百姓在享受经济发展丰硕成果的同时,更要享有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体、有机的食品、顺畅的交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享有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家园。”

孙洪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有一批从沿海发达地区淘汰出来的轧钢厂想落户通榆,如果落户,通榆的财政和税收肯定会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孙洪君考虑到轧钢厂对环境的破坏及对土壤水体的污染,最后还是婉言谢绝了。

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委书记,要想做到“不以GDP论英雄”是需要一定的担当和勇气的,毕竟GDP是考核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的一个重要指标。

“孙书记确实是难得的实干家,在GDP为政绩评价时期,在招商引资是重要发展经济手段时代,他一直坚持自己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理念,有所为,有所不为,确实需要大勇气。”通榆县县委办副主任薄尔金说,他与孙洪君相识7年,作为他的现任秘书,他曾暗自为孙洪君捏了一把汗,但更被孙洪君身上的实干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

孙洪君介绍,今天的通榆正处在国内外众多发达国家、地区、城市十几年前或是几十年前经济崛起前的发展水平和阶段,正面临与他们当年相同的机遇与挑战。在如此重要的发展关口,必须保持清醒,作出正确的选择。就是要坚决放弃只要速度、不要质量,只管今天、不顾未来,只注重经济指标增长、忽略环境与资源代价的发展模式,就是要宁可冒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段上适当放缓发展速度,完不成经济发展指标任务,也要选择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顺应大势,传承历史,确保发展思路立得住脚、符合实际、能管长远。”在这样的原则下,在继承前任思想、思路的基础上,对通榆县发展思想体系进行了完善与提升,确立了指导通榆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六个定位”。分别是:

功能定位:“基础在农业、重点在工业、根本在生态”。

县情定位: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份。

目标定位: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产业定位:绿色能源产业、绿色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绿色生态旅游与书法文化产业、传统与现代服务业。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