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仰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6)

浅谈信仰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6)

2、通过教师的价值观传递,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信仰

一堂课主要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组成,教材凝结着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这种客观知识存在于教师和学生之外,通过教师的讲授不一定就能使这种价值观知识成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也不一定能建立起对价值观的信仰。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运用多种方式,深化价值观影响。

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充满理智和情感的人,也具有自己本身特定的价值观念,有一定的价值评价标准,“教师不是通过文本的价值观而是通过自己的价值评价进行教学”,14这就是要求教师本身的价值评价要与教材的内容相一致即形成“正向评价”。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的权威,保证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增强信仰基础。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人格等非理性因素,同样影响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和信仰。如果教师的行为表现表里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削弱学生对这种价值观念的信仰。这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师生应该加强对话,通过双向的交流与互动,相互启发,共同达成一定价值共识,促进了学生对价值观的认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从根本上强化了学生的价值观信仰。

(二)教育环境的建设是建构信仰机制的重要保障

当前大学生面对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增加了交往的便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网络、社会实践活动都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校园的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所学知识,丰富的精神世界。学校内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主题讲座,举办党的政策宣传等一系列活动来宣传价值观内容。校园内部设置宣传栏,通过这种无言的教育形式能够在使学生的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的学者把大学生宿舍称之为价值观教育的“第三课堂”,宿舍的“文化是引导人、鼓励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种精神力量,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有深刻影响”15。 人不是生活在真空环境中的,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生存。大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在宿舍,宿舍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并且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增强信仰的时效性。因此要积极引导宿舍的文化建设,倡导良好的宿舍文化环境,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学生的交流话题中,推动信仰机制的建设。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