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1947年解放战争战场上形势发生根本的变化,就是战场的主动权在我们手里了,在城市里面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第二条战线也开始了,整个民心大变,这个时候毛主席和党中央果断决定在农村包围城市这个道路基础上进入到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毛主席起草了《中国解放军宣言》,宣言里面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叫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怎么夺取政权?解放军宣言里面有一条,就是号召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和蒋介石国民党斗争夺取全国政权。后来当毛主席从陕北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到晋绥根据地的时候,因为胡宗南进攻延安,毛主席做出重大决策将党中央一分二为,少奇同志带着中央工作委员会到晋绥,他和恩来带着小部队在陕北的山沟里转,吸引国民党的注意。一直到彭德怀在西北打了几个大仗,毛主席看西北大局已经定了,然后他才东渡黄河到山西进入了晋绥根据地。他很快发现了他在土地改革里面出现了偏差。有一个口号引起了毛主席的警觉,就是贫工农打江山、坐江山。毛主席说这个口号是错的,打江山的口号是人民坐江山。所以农村说坐江山,不是光是贫工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小商业者、手工业者,都要坐江山。从全国而言就是工农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各种民主人士都要坐江山,这是一个非常大气的建国思想。我们推翻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政权,建立是人民的政权,用民主的形式建立民主的政权。1948年4月30日发表了一个著名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到解放区来,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但是后来情况、形势决定了开人大条件不具备,因为人大要普选人民代表,东南沿海几个岛屿没有解放,西南战争没有结束,但是解放军推进速度非常快,一大批国土解放了,出现了政权真空的状况,所以中央和各民主党派商量以后用政协直接监管。毛主席也提出来政协监管,只是几个党派监管也不行。原来政协在哈尔滨开,80多个人,毛主席说这个代表性不够。北平和平解放在北平开,不能只是几个党派,要各个阶级、各个级别的人,所以工农代表、农民代表、教师代表、文艺工作代表、新闻工作代表、教育工作代表、青年代表、妇女代表都要参加,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国。这就形成了毛主席探索了一个用统一战线的形式建设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的形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而这个人民民主又是通过协商民主来实现的。
当时的认识是过度性的,权宜性的,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按照原来的设想,到1954年召开人大,那么政协的使命应该结束了,但是毛主席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在人大召开以后,继续保留政协。这里有一个背景,1952年毛泽东决定要开人大,由总理组织起草选举法,他亲自主持起草宪法。这个决定做了以后,民主党派的朋友们惶惶不安,有些人发牢骚说1949年让我们一起来建立新中国,现在政权巩固了,经济恢复了,要搞大选,是要把我们选掉。所以毛主席亲自出面做工作,他说我们的政权是统一战线,各民主党派都是我们的朋友,不会把你们丢掉的,只是总理在选举法起草中从法律的办法来努力,让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都能够当上人民代表。
总理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城乡不同等比例选举。为了确保民主党派、工人阶级,还有知识分子都能够当上人民代表。但是选举就是选举,投票权在选民手里。毛主席注意到参加第一届政协筹建新中国的政协委员400多人当中3/4没有当上人民代表,所以毛主席做了一个决定,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政协继续发挥作用。他不代行人民代表的职权,要发挥民主政治作用,民主协商作用。他讲了一句很朴实的话,他说人民代表大会尽管有很大的代表性,但不能代表所有的人,所以要保留政协。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意义?因为西方也好,国内也好,许多政治家看重的民主是选举民主,特别是竞争式选举民主,人人都有票,直接投票,这很民主,而且公开性、竞争性非常突出。但是有一个游戏规则,就是这个票投以后有计票,计票是少数服从多数,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票的权利都能实行。实现的是一部分人的权利,这一点毛主席看到了。所以他说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人起来负责的政府,怎么使得人人都能够当家作主,人人都能够参政议政,所以选出来的人进人大,没有选出来的人在政协,这是一个非常新型的创新的思路。我认为我们要进一步推进选举,直接选举、差额选举。但是这个选举制度有一个多数少数问题,在政治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比如台湾、泰国,社会总是有一个多数少数的分裂,就会产生好多社会动荡的问题。毛主席的办法是选举加协商,这是江泽民同志概括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社会有两种形式,一个是投票选举、一个是协商。锦涛同志很重视这个问题,2006年把这两种形式写进文件。到十八大,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