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之二就是明确了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同时强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个文件里面第一次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列在一起,说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这不光是文字上的一个修辞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思路,是解决经济内部关系怎么理顺的问题。
所以强调一方面毫不动摇的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的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另外强调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对于一个国有经济的主导,这次强调了三力,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那么非公有制经济,就是激发它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上面,突出的提出了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参股,既能够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能够不歧视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这次《决定》又用很大的篇幅讲了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所以,经济体制改革这个规定为各种所有制经济都能够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政治的保障。明确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任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就是要加快形成一个企业能够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能够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对于市场的一套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时运用国际通用的惯例来完善。这里面有一些问题,比如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还有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建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有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设,金融体系市场建设等等。
特别是农村,要把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开来。过去我们讲所有权是集体的,承包权是家庭的。为了促使土地的流转,为了使得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这个目标能够实现,所以这次又提出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这些事情都是根据市场化的改革要求提出来的,所以在学习《决定》,把握这个纲领的时候,要牢牢注意的就是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
第三,要在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全面推进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各项改革要配套。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尤其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确实需要各方面体制改革配套,尤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究竟怎么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怎么能够使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影响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怎么样能够使政治体制改革来巩固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而不是引起社会的动荡,这些问题都要深入的思考的。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破解这个难题,我们现在也认识到了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扫路,经济体制改革很难推进,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很难巩固。政治体制改革总的要求就是紧紧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推进。这在任何情况下面都不能忘记都要始终坚持。尤其党的领导这一条,有些学者就讲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能统一的,党的领导不能统一。我认为不对,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是能够统一的,因为我们党是代表人民利益。尽管过去我们有过偏颇犯过错误,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所谓党的领导,就是党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不仅基本原则是这样,还有具体的规范。十五大、十六大我们讲党的领导,第一个是党要制定党政方针;第二是提出立法建议;第三推荐重要干部人选;第四是加强宣传;第五就是发挥党员和党组织的模范作用;最后是坚持依法治国。这是党的领导一个具体的建立,这个建立是有分寸的。大政方针是党内制定的,向社会宣传这个任务是党要承担的。至于立法问题是人大,干部的决定是人大。所以,通过各种名目来否定党的领导、取消党的领导,这种观点一定要警惕。我们已经纠正了过去党拨乱一切、包办一切的错误做法,然而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人还是很强势。通过党的建设,党内民主的建设逐步规范的问题,总的来讲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要探索政治体制改革中民主政治建设问题。有些同志经常喜欢用毛主席和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的对话。黄炎培先生讲了历朝历代的有一个周期律,在困难时候很勤勉,等到掌握政权了以后各种情况都发生了。毛主席说我们找到了办法,找到了新路,就是民主。我们建立起来人人负责的政府,人人可以监督我们,我们追求的民主不是一部分的民主,更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人人起来负责的民主是毛主席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不是随便说的,是真的思考、真的在做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