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霍州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陈纲深深体会到,关注民生不能只抓“点”,不能只靠零星帮扶,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关注民生的“惠民之花”必须在千家万户开放。
2009年8月16日清晨,朱文华万般无奈地拦住了要出门下乡的市委书记陈纲。这位身处绝境、老实巴交的中年农民和妻子流着泪递上一封求助信。
这是一个不幸的家庭。几年间,朱文华的老母亲患乳腺癌,弟弟患肝癌去世,老父亲再患脑出血,朱文华因伺候弟弟患肝炎。苦难总是接二连三,眼下,朱文华的16岁儿子朱勃陶又患布加氏综合征,这种病症是北京301医院至今诊断出的第二个病例。这种百万分之一概率的怪病,把这个困难不堪的家庭再次推向绝境。虽说早已负债累累,现在手术治疗还需20万元。
“尊敬的陈书记,我的病越来越重,却只能徘徊在医院门口,得不到治疗。绝望之中,我们全家想到党和政府,想到了您……”接过这封浸着朱勃陶泪水写成的救助书,陈纲扶起欲将下跪的朱文华:“不要着急,你家的事,党会管的,政府会管的。”下乡途中,陈纲打电话给市民政局局长:“这类情况民政部门能救助多少?”回答是:“只能解决3000元。”这不是杯水车薪吗?陈纲的心情很沉重。
下午两点半,陈纲召集民政、教科、街道办、红十字会助学基金会等部门、单位召开了募捐会。此时,参会的一位领导给陈纲写了一个条子:“陈书记,你不能这样干,类似情况不止这一家,都来找你,你怎么办?”
“一个孩子的生命在那里挣扎,我们不管,那谁来管?如果连这样的事也解决不了,我这个市委书记当得还有啥意思!”说这话的时候,陈纲的语气有些激动。朱文华一家人抑制不住泪流满面。
与会人员深受感染,当场捐助了15万元。
2010年8月,在301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的共同救治下,朱勃陶康复出院。在给陈纲的感谢信里,朱勃陶写道:“敬爱的陈书记,是您点燃了我的生命之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情怀,更感受到了无穷的力量和温暖。”
一个生命得救了,陈纲欣慰之余,又想起那个善意的纸条。是啊,朱勃陶是个例,霍州30万人民,近8万个家庭,要解决类似情况,没有一种机制做保障是不行的。于是,在陈纲的倡导下,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2009年,霍州市出台了《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办法》,对城乡双亲亡故、单亲亡故、个人重大残疾、父母一方重病卧床的4类困难家庭学生和农村80岁以上老人实施固定救助,不管你是谁,只要你符合条件,提交申请,经核实公示后,即可享受救助,并且上不封顶。这在全省开了先河,市财政每年在这一块就要拿出300多万元资金。陈纲动情地对干部们说:我们要让每一个人都“有学上、有饭吃、有医看、有事干、有人管”。
2009年初,陈纲提议实行市级领导包联贫困孤儿制度,将全市所有孤儿都包联到市级领导名下,不仅物质帮扶,更注重精神帮扶,让孤儿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鼓足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能够健康成长、茁壮成才。陈纲包联了孤儿杨云飞。
杨云飞是个不幸的男孩,母亲在他出生3个月后病逝,父亲在他5岁时病逝。杨云飞和年老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异常艰辛。
杨云飞清楚地记得,2009年11月17日,大雪刚停,陈纲亲自为他送来了2000元救助金和文具衣服等物品,并在他的日记本上写下寄语:“要让不幸成为你走向成功的垫脚石。”每隔一段时间,陈纲都要去看他,了解其生活有无困难,询问学习情况。每年腊月,陈纲都要让人把他接到城里,理发洗澡,买一身新衣服,让他高高兴兴地过年。小云飞从小缺少父母之爱,性格孤僻,总是沉默寡言。自从陈纲包联他之后,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2010年,在市教育局举办的“爱我中华”演讲赛上,杨云飞荣获了二等奖。
2009年11月9日,在陈纲的倡导下,霍州市社会各界成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会,当天就募集资金54万元,2000余名学生得到了救助。如今,爱心助学基金会已连续举办了4届爱心助学大会,累计资助学生8600余名,捐助款物折合人民币共计900余万元。“我们要让每一个霍州籍的孩子都能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上得完学。只要你确实困难,我们要一直管到你大学毕业。”陈纲的话,令所有的霍州人深受感染。
陈纲在该市召开的第六届党代会上庄严承诺:我们要努力实现“吃好饭、看好医、上好学、就好业、居好家”的“五好”民生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富裕、更健康、更和谐、更幸福的美好生活。
“民心顺则和谐生。”霍州市通过抓民生解决信访问题的做法,受到了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