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论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建构(4)

[文汇报]论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建构(4)

核心提示:找准党与群众关系的时代坐标和时代内涵  建构党的群众路线之长效机制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即是要找准当前党与群众关系的时代坐标,即赋予党群关系时代内涵和时代要求。

群众路线是最优质的执政和治理资源

刘正强

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凝结而成的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由于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倾听民众呼声、增加政治认同、促进社会团结的执政理念,群众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群众路线不但仍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安邦的传统法宝,更是完善国家和社会治理结构的基础和支撑理论,是最可宝贵的执政资源和治理手段。在中国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尤其是世情国情党情乃至政治生态与社会治理充满弹性变化的今天,重新认识和发掘群众路线的功能和价值,对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要求、基本指向,对创新群众工作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特别是在战争年代,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曾是我们的强项和优势,成为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法宝。但在今天,党的群众工作有弱化的倾向和危险。反思这种弱化的原因,除了有部分党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官员对和平时期的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在党和政府的工作中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外,在新阶段我们党执政环境的变化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当前,人民群众的构成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群,成为一个更加广泛、更加多元的概念,这同战争年代以及建国初期我们面对的群众主要体现为几个阶级阵营的鲜明情况有很大不同。由于文化、心理、价值、道德、伦理等日趋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尤其是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与利益诉求日益凸显,导致社会整合和动员的难度加大。过去通过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级组织,比较容易在体制内把工作覆盖到每个人,现在随着单位制的解体和整个社会开放性、流动性的增强,传统的机制已很难发挥作用,而新的机制尚未形成。

在一些人看来,在党已取得政权的情况下,党的各项工作要围绕发展经济,依靠各级政府部门来展开,对社会管理的专业化、知识化、技术化要求更高,群众路线并不那么重要了。而且,经济工作搞好了,会带来群众收入的提高和福利的改善,从而自动增强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认同。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错误看法。他们没有看到,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结构中,群众的要求、愿望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而经济和社会发展本身也不会自动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与执政基础。因而,党和人民群众鱼水关系、血肉联系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战争年代,如果党脱离和疏远群众,最终会损害执政的根基,就要亡党亡国。

有研究发现,随着政府层级的下降,农民的政治信任度也下降。从中央政府开始,每下降一个层级,农民的政治信任度下降10%左右,直到乡镇政府和村组织,政治信任度仅有3成多,这是非常危险的。现在一些年轻领导干部,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但缺乏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经历,不善于、不屑于、不敢于做群众工作,相反,他们在决策中过于依赖专家,过于迷信技术,回避、嫌弃群众,而当真正面对群众的时候,却处于失语状态,讲法律、讲政策、讲感情都讲不过百姓,这就直接导致了政治信任的流失。

如果说在战争年代和建国初期,人民群众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和牺牲,那么,在今天国力大大增强的情况下,人民群众有理由享受、我们有责任提供更丰富、更公平的发展成果。以前是“我们要求群众做”,现在则可能是“群众要求我们做”,如果不能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对基层的要求、愿望麻木不仁、漠视不理的话,这是相当危险的。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帮扶困难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协调利益矛盾、疏导群众情绪等,已经并将继续丰富和拓展群众工作的内容和范围。特别重要的是,当前还要加强对群众情绪的管理和引导,既要改善民生、发扬民主、保障民利,更要疏解民怨、善解民意、防范民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正确的政策和舆论导向。既要一切为了、一切依靠群众,更要教育、引导群众,防止超越阶段、能力和限度,不顾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一味迎合百姓需求的倾向。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许多领导干部患了“权力依赖症”,丧失了群众工作的观念、能力,习惯于依靠硬性、简单的行政命令来开展和推进群众工作,无怪乎群众对部分党员干部的群众工作不领情、不满意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尽管有做好群众工作的愿望,但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所以仍然事倍功半。以前没有通讯工具、交通不便,却能密切联系群众;现在路通了,电话通了,直接面对群众却少了。

群众路线被一些国外学者看作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有学者将群众路线诠释为一种逆向公众参与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决策者必须主动、持续地深入到群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在中国的国情下,即使民主与法治建设有了很大进展,群众路线、群众工作也是须臾不可或缺的。群众路线是法治化、民主化、市场化的配套、平衡、减震、缓冲装置,更是党执政合法性的补强装置和获取“实质合法性”的主要渠道。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