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内化就没有外化。古人云:“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内省。”搞好教育实践活动,基础一环是学习教育,根本要求在于自我提升。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把反对“四风”的硬性要求融入思想灵魂,转化为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和方法,才能把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处。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谓“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失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只有从行动上不折不扣地反对“四风”,方能飞跃认识到实践的界限,跨过知行隔离的鸿沟,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旬子说:“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正如教育实践活动的双脚,如果不能左右互动互补,内化于心将成空中楼阁,无迹可循;外化于行将会昙花一现,迟早反弹。
三、“上”与“下”的关系
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就是要使上级精神与单位实际、领导与被领导、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协调统一,上率下行。
上级精神与单位具体实际。上级精神侧重于宏观指导,基层单位侧重于具体落实。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至少要注重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要吃透精神明方向。要认真学习相关书目和文件,对活动的硬性要求了然于胸,避免不懂装懂、一知半解。第二步是要深入研究查实情。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找准有利的不利的因素,对开展活动做到心中有数。第三步是要结合实际定措施。要将上级要求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的前提下,立足地域和部门行业特点,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紧密结合,保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不偏题。
领导与被领导。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既要善于“律他”,更要严于律己。“律他”,就要紧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以更坚定的态度、更实在的举措、更严格的要求,督促被领导者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作为规定动作的重要补充和拓展,真正使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律己,就要充分发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切实贯彻整风精神,发扬认真精神,带头学习、带头深入基层、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反对“四风”。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先正己,才能再正人,只有责己在前,方能上行下效。
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毛泽东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需要党员领导干部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要通过听取意见整顿“四风”,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接受群众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又不能以教育实践活动为上,以中心工作为下,游离中心工作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把党员干部在活动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转化为做好工作的能力,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远”与“近”的关系
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就必须正确认识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近的危机与远的忧患,凝聚党心民心,深化血肉联系。
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距离的远近,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的疏密。然后,远与近又是相对的。较高层次的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直接群众的时间较少,空间距离较远,但制定和执行一个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离群众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反之,则越来越远;基层或窗口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直接接触群众,但如果不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漠视群众冷暖,则会与群众渐行渐远。可见,空间距离的远近,不是衡量党群干群关系的指标。党群干群距离的远近,关键看心中是否记挂群众,行动上是否为了群众。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硬作风取信于民,以实举措惠及群众,不断突破空间界限,拉近心理距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