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抱团发展“加速度”(2)

京津冀抱团发展“加速度”(2)

摘要:京津冀三省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不合作不行,这个倒逼机制很厉害。比如说雾霾,其实最严重的雾霾天不在北京,而在华北其他一些城市,这些地方聚集了钢铁、煤炭、化工等高能耗产业,发电、取暖大部分也都用煤,对环境影响比较大。治理环境污染,整个区域必须联动起来,树立“一盘棋”思想,不能搞“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那一套。

水到渠成 京津冀一体化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个个“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 ○三省市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各有侧重,具有一定互补性

记者:京津冀区域发展概念多年前已提出,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如今,从中央到京津冀三省市,在协同发展上共识高度一致,工作力度也很大,京津冀抱团发展是不是迎来新的契机?

刘云中:此次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作出的重大部署,适应改革发展新要求,回应社会各界关切,恰逢其时,水到渠成。与多年前相比,如今京津冀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京津冀地区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二三十年前是不一样的。尤其最近几年,河北发展速度相当快,与北京、天津的差距在缩小。过去,北京想转移一个产业到河北,可那里的人员素质、配套设施跟不上,一体化是有心无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北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这种情况下京津冀的合作,其实就有一定的基础了。我和一些专家去河北霸州、保定等地调研,发现这些地方城市化水平在提高,本身已有基础承接一些产业。

还有,如今三省市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愈发密切。以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把三省市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以首都为核心,一个个“半小时经济圈”“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形成,加速一体化进程。

侯永志:京津冀一体化条件得天独厚。三地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区域合作前景值得期待。从地理位置上看,京津冀比邻而居,交往半径相宜。从文化上看,三地文化同脉,历史渊源深厚。无论是地缘,还是文化,三地可融性都很强,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从经济格局上看,三省市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各有侧重,具有一定互补性。北京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占比高达76.5%,金融、通讯、信息技术等行业贡献较大;天津工业发达,在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优势明显;河北省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占比较高,钢铁、石化、建材等三大行业在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一直在50%左右。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