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4)

中小学: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4)

摘要: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判断一个政策文本好不好,主要是看它新不新、深不深、科学不科学、管用不管用。

让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园生活

江苏省口岸中学校长 封留才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我认为认真贯彻《意见》,应当把握以下几条重要原则。

一是要将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具体来讲,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促进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是要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环节。首先,拓宽培育平台。《意见》倡导搭建课程、实践、管理和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主张学科德育统筹,推动实践体验感悟,明确全员育人职责,实现以文化人目标。应该说,这一平台设计很接地气,针对性、操作性、渗透性都很强。其次,创新方式方法。《意见》提出要加强载体创新、方法创新,不能靠“强制性”、“填鸭式”灌输,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再其次,形成推进合力。要坚持系统实施,谋求合力驱动,学校要主动联系家庭、社区,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教育合力。

三是要构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推进机制。首先,要整合主流意识、丰富课程资源、形成教材研发机制,将核心价值观目标细化分解进教材,让不同学段、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看得懂、听得明,让广大师生有教材可用、用好教材。其次,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对在立德树人、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小学、教职员工和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对师德失范者和工作不力者实行“一票否优”。再其次,要完善评价机制,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育督导评估结合起来,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督导推动、舆论引导、实践养成,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总之,在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在落实上下功夫,必须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出实招,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心入髓入行。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