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预算·税制·事权”—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分析与解读(5)

摘要: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构成部分,财税体制改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的基础,更是全面深化改革重要的突破口,对经济、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起到重要的支撑性和决定性影响。为切实加深大家对财税的了解,明确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宣讲家网站特邀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张鹏研究员从预算、税制和事权的角度,为我们答疑解惑,解读财税改革动态。

一般性转移支付提高以后,这笔钱主要是来用于平衡地方与地方之间的那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的,于是谁越穷,谁发展的越落后,那么就有可能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增量当中获得更多的比重,于是我们将在未来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主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安排。对于专项转移支付,一方面,专项转移支付的占比要有所下降,另外一方面,专项转移支付又不能取消,它是中央政府进行事权委托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有委托的事权存在,就必须要有专项转移支付存在,只是我们要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的几个机制。

第一个机制,专项转移支付现在是门类过多、过于分散,第一步,我们要把专项转移支付过多的门类给它进行有效的整合。比方说今年,我们要把专项转移支付从220项下调到150项左右,降幅达到50%这么高的一个比重。第二个,专项转移支付在资金安排上,一般来讲,对竞争性领域和要地方政府配套的这样一个安排,我们将逐渐逐渐的取消。第三,对于引导类、救济类和应急类,这样一项专项转移支付安排,在将来我们也要逐步的取消。那么相应的这个资金会并入到公共财政预算当中,用公共财政预算的方式来应付、应对我们的引导类的需要,救济类和应急类的需要等等。这是转移支付的改革。

下一项改革,是我们要来加强我们的预算执行管理。加强我们预算执行管理当中,现在有一些单位在编报预算的时候不够慎重,预算编报编报完了以后,运行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事件,就开始通过追加预算的方式进行追加。我们未来在预算的执行过程当中,原则上不能再出台新的增资的政策安全。

再接下来,是我们财政的中长期预算。我们现在财政大多数是年度预算,但是有些事情,比方中国的医改问题,就横跨了三年的时间,当然医改还远远不止三年,我们现在还在不断的深化我们的医疗改革,很多的事件都要超过年度的范围,这些事件都要有一个重长期的预算给它相对应,把它的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和规范的安排。

在接下来我们将会构建以三年期为基础的这样一个中长期的财政预算,从项目预算起步,然后逐步的进入到我们基本的行政管理内容当中去,都用中长期预算跟年度预算相互配合、相互约束的方法,把短期的事情做好,把中长期在今年的任务做好,把整个中长期任务的整个要求做好。这是加强预算管理。

第六个,是我们要来想方设法的规范我们的地方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我们大约有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对于当前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要抓紧时间拆开包进行清理,清理完了以后,有收入来源的就用收入来源来做这个债务的还本付息的来源,有部分收入来源的,就把部分售出来源嫁接进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化解和降低债务,没有收入来源的,就要以政府的预算当中来安排专门的资金进行还本付息,这个是我们对既有债务的这样一些安排。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来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我们从目前来看,地方债务的总体规模,我们的直接债务,我们叫做偿还性债务,加上救助类债务,加上担保类债务,这三大类债务合计的规模,17.9万亿。17.9万亿的规模,占我们56万亿GDP的比重并不高,就是说我们整体的政府性债务处在可控的区间,安排的区间,但是不排除某些特定的地区、特定的城市,他在债务上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对这部分债务,我们要建立起它的预警机制,要建立起它的问责机制来。这个预警机制就是,你一旦达到了预警区间,就取消你这个地方政府进一步进行举债的权利,强化我们的债务约束,同时,把债务风险直接给它控制下来,这是对已有的债务。

接下来,我们还要给地方政府举债权。因为任何一个成熟的国家,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要有相应的举债权,政府用政府性债务来做很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政府性债务来满足临时性的支出需要,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结果。于是,我们对未来的政府性债务要基于以下三点来进行把握。

第一点,未来的地方政府债务原则上只能通过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来进行举债。

第二点,举债了以后能发行多少债,上级政府说了不算,而是由市场说了算,市场怎么来说了算,地方政府要公开自己政府的综合财务报表,相应的相关的评级机构要对地方政府展开信用评级,展开信用评级以后又要满足国家对地方政府发债这样的余额管理的要求,相应的他只能在余额规定的范围内,在市场可以接受的利率标准下,来完成相应的债务支出。

第三点,严格限定地方政府举债以后获得债务收入的用途。除了临时性来弥补这个短期赤字的这个债以外,剩下的债,比如说我们用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政债,市政债券所融回来的收入,原则上只能用于投资,或者是用于对存量债务的一个化解,我用规范的市政债券来替代了原有的城投债当中的那些不规范的成份,这个是可以的。

政府举债的资金,除了那个短期赤字资金以外,不能进入到经常性的支出领域,比如说对某些政府经常性支出的一些安排,公车支出的安排,诸如此类的等等,都不得进入到这些领域当中去,限定地方债务的资金它的用途。

基于刚才我说的这几条,我们地方债务的风险就有望可防、可控、透明。

最后一项,是要全面规范我们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很多地方都把它看作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很多区域发展规划当中都有税收优惠、税收支持政策这样一个重要的保障性措施。但其实某个地区每项规划都要求税收优惠,到最后整个税收统一政策的环境就被打乱了,每个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的税后优惠,这个地区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不会重视和强调自身的效率提升和公平竞争,而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用于在追求税收优惠的这样一个政策性倾斜问题上,它破坏了市场的统一性,同时也破坏了市场机制对效率、对竞争的这种诉求,那么最终损害的是我们整个经济的运行。

将来我们要把税收优惠政策通通的给它取消掉,除非有极为特殊的情况,否则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再安排,但是产业性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根据国家产业的发展目标,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相应的进行安排。但是区域性,任何一个产业在中国大陆内的任何一个地区,税收政策都是一样的,你要关注的就是,怎么样去更好的生产,怎么样去更好的低成本的生产,怎么样去生产出更好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就可以了。这就是全面的规范税收优惠的政策。当然,未来税收还想授权给税收优惠的话,恐怕也得通过税收优惠的立法问题来进行解决,没有相应的立法,那么地方政府也无权在税收的问题上给予任何的调整。这是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

既然最后一条我们讲到了税收优惠政策要进行清理,那么接下来我们第二大块就相应的被引出来。预算管理制度之外接下来就是我们的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刚才说了,是形成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主渠道,当然了,税收的收入功能是税收的本职功能之一,但是除了收入以外,税收要对市场发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市场进行一些战略性的调整,来维护我们收入分配当中的一些基本公平,这些也都是税制改革当中要追求的目标。于是我们新一轮的税制改革大约基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第一个,我们要能够对市场发挥调节作用。

第二个,能够保证社会的公平作用。

第三个,能够促进我们经济的科学发展的作用。

这三个作用成为我们这次税制改革的核心目标,这个目标当中很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关注的是,税收要形成国家收入,这样一项目标并没有被列入到过心目标当中去。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在整个改革的过程当中有一个主基调,叫保持税负的稳定。就是现在的税负水平基本适当,既用不着更高的税负水平,当然,考虑到各方面的需要,也不能使税负水平有大幅度的明显的下降。

我们税制改革主要牵扯到六类税。

第一类税,增值税改革。

第二类税,个人所得税改革。

第三类税,消费税改革。

第四类税,资源税改革。

第五类税,房地产税的立法与改革。

第六类税,环境保护税的立法与改革。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