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

山东:邓小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成果,是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开辟的一条科学之路、光明之路。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支撑。“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是邓小平以政治家、战略家的眼光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为我们党和国家在拨乱反正的危难时刻树起的一面伟大旗帜,是他为保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执政之基,是我们党抵制和反对“西化”、“分化”的有力武器。一旦放弃了或者动摇了其中任何一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国家就会陷入混乱,改革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邓小平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它必须担负起民族解放和复兴的历史重任,这是其他任何政治力量所无法替代的。历史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法宝。上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近些年很多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其结果有目共睹:政府下台,国家混乱,经济停顿,民不聊生。以此为鉴,作为一个入党近70年的老党员,我更加体会到要保证我们的事业不中断,江山不变色,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必须要有一个坚强而有力的领导核心,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安全稳定是基本保证

毛泽东曾形容邓小平是“钢铁公司”,是因为邓小平作风硬朗、原则性强,在涉及到根本性问题时从不退让。他非常注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古人讲“治国常富,乱国必贫。”邓小平特别强调保持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他把安全稳定上升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强调“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

保持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是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内容。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内容就是有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国际环境。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提出要争取一个比较长的和平时间,并要利用这个时间,来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需要至少二十年的和平,以便聚精会神地搞国内建设。”回过头来看,邓小平的判断是极富远见的。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30多年,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冷战结束、局势相对缓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逐渐形成,确实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战略格局。

保持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受侵犯的重要前提。毛泽东曾形容邓小平是“钢铁公司”,是因为邓小平作风硬朗、原则性强,在涉及到根本性问题时从不退让。他非常注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始终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放在最高位置。面对西方国家利用“人权”“民主”等问题对中国说三道四,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的一些国家拿什么人权、什么社会主义制度不合理不合法等做幌子,实际上是要损害我们的国权。搞强权政治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资格讲人权。”“中国永远不会接受别人干涉内政,我们的社会制度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的,人民拥护,怎么能够接受外国干涉加以改变呢?”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