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4)

今天我们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4)

时势造就英雄

主持人:长期以来,我们的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工作者一直是“眼睛向内”的,天天关注的基本上都是本行业内部的事,很少抬起头来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服务的对象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体与环境每天都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王海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职业教育工作者目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实在是太缺少了,远远不够。与其经常抱怨职业教育发展的种种困难,还不如树立一种意识,学习一点知识,培养一点能力,研究一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变化问题。

中国有句名言叫“英雄不问出处”。就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来说,我觉得这其中应包含几层含义:第一是任何教育和任何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可能达到一定的水平,都有可能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英雄”。第二是任何人在接受了适合的教育、培养或锻炼之后,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成为英雄。第三,是不是人才,是不是英雄,不应该看职业、看学历、看文凭、看出身,要看业绩,看能力,看水平,看是不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用、有贡献。没有社会大环境和人才观念、职业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自身要转变,进一步端正什么是人才的观念。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观念。我们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其他;培养人才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人的成长与完善)的需要,而没有其他。脱离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再高明,培养的学生及其技术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变革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也不能称其为“人才”。

吴斌(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地方大学,从办学之日起就有自己的科学定位:北工大以工科为主,应为首都地方服务。北工大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要以国家和地方需求为导向,另一方面以地域发展为导向,制定与区域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即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要培养与之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这几年一直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培养善于沟通、勇于创新、数学、英语等等通用能力较强的具有社会公德的人才。学校就业情况进入全国50强,企业评价北工大的学生“好用、可用、动手能力强”。从入学实习到中间课程设置再到企业实践到毕业设计,学校一直把“实践教学不断线”的理念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同时,学校十分注重竞赛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驱动,比如今年举办E级方程式竞赛,让学生用猴皮筋作为动力源,设计一个小型竞赛汽车,一共有二十多所学校参加了竞赛。通过竞赛,把课程知识点穿成一条链,解决一个综合问题,从知识“点”向能力“链”构建。而现在大学培养中恰恰缺少这个“链”。通过这些竞赛,加强了大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分析判别能力、创新和实践等综合能力。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培养过程应遵守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是孝道,第二是有责,第三是诚信。作为大学生应该有理想、有梦想,不断培养自信,这也是学习的驱动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