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站在撤地设市新起点 续写跨越发展新篇章(3)

西藏:站在撤地设市新起点 续写跨越发展新篇章(3)

摘要:今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原县级日喀则市改为桑珠孜区,这是西藏除首府拉萨市之外的第二个地级市。撤地设市,让日喀则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日喀则各族干部群众将以更加昂扬、更加奋发、更加开放的姿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5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突出生态建设战略地位,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日喀则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相继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传统能源替代等一大批重点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有效保护了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着眼国家构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决策,统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日喀则。认真实施《建设美丽日喀则意见》,加快推进重要湿地保护、雅江生态功能保护区等8大工程建设;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境准入制度,严禁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进入。建设了“一江四河”流域防护林、沿318国道绿色通道等防护工程,共完成绿化造林97.5万亩,完成率达100%;完成农村沼气建设任务2.04万户,完成投资1.08亿元,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0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固本强基,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日喀则的党组织从少到多,党员队伍从小到大,经历了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1965年,全地区共有各级各类党组织443个,党员2982名。2013年全地区共有基层党组织3461个,党员5.5万多名,农牧民党员占总数的57.7%。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武装。地委始终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近年来,地委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执政根基不断巩固,执政能力不断提升,为打造发展稳定先行区提供了可靠保障。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200余件,解决群众困难7800余件,实施惠民工程2300多项,赢得了群众的满意和赞同。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实现204个乡镇党政正职“一藏一汉”配备,选派1673名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农牧区党员队伍建设,实施“领头雁”工程,推进“三个培养”,深化“六心”工程,扎实开展社区党建“四联两发挥”、军警地共建基层组织、乡镇干部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大力实施引领大学生村官创业、乡村党务工作者素质提升和农牧区党员致富带富行动,不断把基层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50载艰辛创业,50载沧桑巨变。日喀则地区50年的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记录了日喀则人民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艰难历程,见证了日喀则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历史变迁。

创业蕴含艰辛,成就来之不易。回顾日喀则建地以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令人鼓舞,深刻启示弥足珍贵。

5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党领导西藏人民实现翻身解放、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解放西藏、发展西藏。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丰富发展党的治藏稳藏兴藏强藏方略,始终是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遵循。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统筹谋划、科学施策始终是日喀则发展进步的政治保证。实现日喀则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加快发展稳定先行市建设步伐,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

5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西藏。砸烂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日喀则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根本保障。要推进日喀则团结进步,实现繁荣富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