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站在撤地设市新起点 续写跨越发展新篇章(6)

西藏:站在撤地设市新起点 续写跨越发展新篇章(6)

摘要:今年6月26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日喀则地区,设立地级日喀则市,原县级日喀则市改为桑珠孜区,这是西藏除首府拉萨市之外的第二个地级市。撤地设市,让日喀则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日喀则各族干部群众将以更加昂扬、更加奋发、更加开放的姿态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严格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维护稳定的要求和措施,努力实现“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防范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反对十四世达赖集团分裂活动的斗争,彻底粉碎一切破坏西藏稳定、危害祖国统一的图谋。以深化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干部结对认亲交朋友活动为载体,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城乡发展稳定的长效机制,筑牢维护稳定的社会根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干部驻寺工作,落实好“六个一”、“九有”、“一覆盖”等各项利寺惠僧工程,继续开展和谐模范寺庙、爱国守法僧尼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便民警务站、“护城河”、联防队伍的作用,巩固和加强群防群治格局,维护和谐稳定。完善党政军警民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反对分裂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处置突发安全事件的强大合力。

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办好民生十件实事,让每一个生活、工作在日喀则的人都能沐浴党的民生政策温暖的阳光,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扎实推进农牧民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推进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努力增加公职人员岗位、购买更多公益性岗位、增强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发挥就业援藏优势,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解决好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就业问题。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特殊教育,健全农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扶贫、项目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援藏扶贫和加大投入等多种途径推进扶贫开发,切实把人民群众关心、关注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力争覆盖率均达到100%;积极开展文艺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和文艺创作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民主政治进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快执法规范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民主权益。发挥工商联的积极作用,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决守住生态保护这条底线、红线、高压线,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守好绿色生命线。严格按照规划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实现保护与建设良性发展。编制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强珠峰、雅江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确保主要河流、湖泊水质优良,城镇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对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健全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制,加大太阳能、沼气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以重点工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强大江大河源头区、草原、湿地、天然林、地质遗迹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大水土流失、土地草场沙化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好“一江四河”流域防护林、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开展好318国道沿线、重点县城周边绿化带建设,力争每年完成各类造林20万亩以上。

责任编辑:赵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